从大庆“喷油”轨迹看:“钻油”更应铭记历史


 从大庆“喷油”轨迹看:“钻油”更应铭记历史

 

铁人百钻穿油海,不喷石油终不还,

功名只向油上取,真乃英雄大丈夫。

今年的926日是发现大庆油田五十周年,1959926日,以松基三井喜获工业油流为标志,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初,数万石油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挺进东北松嫩平原,头顶青天,脚踏荒原,展开了一场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大会战。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财力、物力的严重匮乏,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夺取了大会战的胜利,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实现了石油的基本自给,开创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963年油田投入全面开发后,可这投产中标的背后又有多少故事?

早在上世纪,恐怕没有任何一种矿产资源会像石油一样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争端。20033月,美英等国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其实质仍然是为了争夺石油。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对象。早在20世纪初,日本人就已注意到了这一点。 

日本侵华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在寻找其他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曾进行过油田的找矿工作。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日本人曾在原东清铁路沿线的牡丹江、辽宁锦州和阜新、内蒙古的扎赉诺尔以及河北省的丰宁一带寻找过石油。但日本人为什么没能找到大庆油田呢? 

据史料记载:曾任满铁地质调查所参事的日本地质专家新带国太郎的回忆,1928年初,由于当时各方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了石油的迹象,日本人下决心在这一地区寻找石油。1929年春天,新带国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十名俄罗斯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着20匹骡马,沿东清铁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开始寻找石油,经过两个多月的探察,无功而返。第二年4月,在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工作的俄裔美国人托里斯基的指点下,新带国太郎等人乘火车前往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进行第二次找油。他们将采集的矿样带往大连,先经满铁中央试验所化验,后来又经日本德山海军燃料研究所进行分析,断定样品中含有石油类的沥青。两个月后,在哈尔滨的俄文和日文报纸上,对这次发现进行了报道,称“满铁投入了很大的经费,计划在北满探索石油资源,历时多年,终于在这里发现了油田。为此,满铁已经投入了3万多日元,云云。”当时的北京政府也派地质专家前往调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铁蹄践踏了我国的整个东北地区,日本人在资源调查上就更加肆无忌惮,扎赉诺尔一带始终是最受重视的地区之一。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日本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说使用了钻探深度超过1200米的钻机、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最终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据文史资料:1939年在辽宁阜新,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为探测煤矿,曾从煤层下找出石油类的矿物,但因没有什么开采价值而放弃。其实,这里与解放后发现的辽河油田仅一山之隔。19408月,日本石油公司的调查部长大村宣告说,“在满洲已经很难找到石油,还是马上到‘南方’寻找油田吧”。于是,日本军方和石油公司打消了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的计划。到1941年,因美国开始禁止出口航空汽油,日本军方迫于形势的需要,将与石油有关的勘测队伍和人员全部予以征用,把他们派往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打拉根,在东北地区

只留些小型设备。 

在探矿技术方面,当时日本在物理探矿技术方面还很落后,1928年开始向美国学习物理探矿技术,但在方法上必须是发现了矿石露头后再进行地质结构的调查,所以只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找矿。像在我国东北这样广大的区域内进行勘探,一般应采用地震探矿的方法。这是日本人在勘探方法上的局限性。 

在日本现代史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为没能在战前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遗憾”,并对个中的原因进行“反省”。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700-800米。不知道是否还有更深的钻探技术,总之是越深越困难,听说实际上并没有钻探。而且,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1000米深,还差不足200米”。森川清似乎觉得战前日本的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据资料显示: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认为:“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从兴安北省的海拉尔到热河省这样的范围内做了广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设了常驻住宅,进行了深度达1000米的钻探。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这样先进的钻探技术,却将它搁置起来,实在是遗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 

对于大庆油田的发现,我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先生的说法更富有启发性和权威性。他是“陆相地层生油”理论的提出者和大庆油田的主要发现者之一,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30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这是日本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的另一种解释。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不管是日本人的说法,还是中国人的解释,并不矛盾,却可以相互补充。如果说黄汲清先生的解释是认为日本人缺少科学理论上的预见性的话,那么森川清的见解是认为日本人缺乏技术手段上的可行性,而草柳大藏的说法,就只是掷骰子的问题了。这个例子表明,在技术发展和应用上,先进的理论比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重要,没有理论的指导,先进的手段也将失去意义。

关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近年来在日本还有一种传闻,认为早在192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已经发现了大庆油田。但美国政府却不让美孚石油公司公布这个发现,反而让美孚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装模做样地提出一个“中国贫油论”的理论,把中国的石油判了死刑。美国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当时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由于当时日本90%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日本人虽然在中国东北各地勘探石油,但凡美国人去过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去了;他们相信美国人认为没有石油的地方就真的没有石油,岂不知自己上了美国人的当,也相信了美国人的“中国贫油论”,最终停止了在中国东北的找油工作而转向东南亚。这种说法,目前还有待证实。 

当然,尽管日本人对在侵华期间没能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耿耿于怀,但即使找到了大庆油田,日本帝国主义者也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历史的正义车轮是滚滚向前的!

当时间指向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还处于保密时期,但是日本人为啥却最先判断、分析出大庆油田的情况?为啥三菱重工迅速集中大量专家和人员,在对所获情报进行深入细致的处理之后,全面设计出适合中国大庆油田的采油设备?为啥中国政府不久向世界市场寻求石油开采设备,三菱重工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符合中国要求的设计设备一举中标?首先日本人分析大庆油田的具体位置:

  1959925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十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

  在此之前,《人民日报》登载了《大庆精神大庆助的文章,肯定了中国有大油田。而当时的日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并将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主攻方向。《人民日报》的报道出来后,日本人把这一信息储存到电脑里去,但是大庆油田在哪里呢——大庆油田的位置在当时属于机密?于是,日本人开始“找油”。

  不久,《中国画报》又刊登了大庆油田“王铁人(王进喜)”的照片。日本人从王铁人戴的皮帽子及周围景象推断:大庆地处零下三十度以下的东北地区,大概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日本人又利用到中国的机会,测量了运送原油火车上灰土的厚度,大体上证实了这个油田和北京之间的距离。

  此后,《人民中国》杂志有一篇关于王铁人的文章,提到了马家窑这个地方,并且还提到钻机是人推、肩扛弄到现场的。日本人推断此油田靠车站不远,并进一步推断就在安达车站附近。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地图非常清楚,从地图上,他们找到了马家窑是中国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

  后来,日本人又从一篇报道王铁人1959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观礼的消息中分析出,19599月王铁人还在甘肃省玉门油田,以后便消失了,这就证明大庆油田的开发时间自19599月开始。

    由此日本人从分析材料开始巧探大庆油田,至此日本三菱重工集团揭开大庆油田的秘密,  日本人由上面的报道获取了如下信息:

(1) 1964年4月20,《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大庆油田大庆人》。 通过铁人王进喜身穿大皮袄的样式,以及下着鹅毛大雪的照片,推断出大庆可能位于东三省的结论;

(2)通过《人民日报》一条新闻报道中“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推断出马家窑就是大庆的中心;

(3) 19667月《中国画报》刊登了表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照片,从报刊报道的大庆设备是肩扛人抬,又得到一个推断:马家窑离火车站不远,远了就抬不动了;

(4) 大庆油田什么时候产油了呢?19669月,周总理接见了王进喜。日本人判断,1964年。因为王进喜在这一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果不出油,王进喜是不会当选为人大代表的和通过王进喜参加中央会议的报道,推论大庆已经大量出油;

(5)根据《人民日报》一幅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势,计算出了油井的直径;

(6)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推算,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剩下的就是大庆的油量。简单之至,连小学生都能算出来——日本人推算出的石油年产量为3000万吨,与大庆油田的实际年产量几乎完全一致。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大庆油田是我国在60年代勘探、开发的大油田,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大庆油田在哪,日本人没有采取秘密刺探的手段,仅从中国的官方资料上就查明和推算出所需的一切情报。但日本人却对大庆油田为啥了如指掌就不言而喻了,我们从中会得到哪些启迪呢?

从大庆“喷油”轨迹看:“钻油”更应铭记历史。“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整个世界”,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明确表示了石油和金融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发达国家、产油国、发展中国家都在围绕石油明争暗斗,使用的手法不断花样翻新,金融石油、美元石油等等,结果导致了史无前例的全球性石油危机,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我们从中会得到哪些明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