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世界金融危机,显示出以美、英为典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已不容二战后确立的世界“霸权格局”继续下去,各种力量较量、博弈,给了新型发展中大国,重组世界格局的契机。其中,亚洲各国,以中、日、印为核心,组成“金三角”,北联俄罗斯、南联东盟,形成一个新型亚洲共同市场,世界就成为北美、欧洲、亚洲三大板块、三足鼎立的世界。但可惜的是中、日、印“金三角”和俄罗斯、东盟之间的内部矛盾重重,没有创造人类历史的大政治家的胸怀,很难解决,很难五指成拳。可预见的未来,最可惜的就是亚洲。
[关键词] 美欧仍强 多极世界 三大板块 五指成拳
经历2007---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以美、英为典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已不容二战后确立的世界“霸权格局”继续下去,各种力量较量、博弈,给了新型发展中大国,重组世界格局的契机。亚洲各国如何在新格局形成过程中,争取本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为各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摆在全亚洲各国人民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国力暂时还没有任何一国能整体超越
世界上任何一国,如想超越美、欧,必须在人类社会,领导生产、生活消费新时尚。
国力增强,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的“创新力”。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国本生产能力①”和政治稳定、影响力与货币国际化三大能力。具体包括适度的高素质人口生产力;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农业生产力;高素质劳动力生产力;人的健康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力;军事能力;政治稳定与影响力;货币国际化等八大要素。八个方面,整体超越美、欧,创新力的超越,才是根本超越。若“八大要素”实力项项超越,创新力不能超越,其超越也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例如:60、70年代美、苏对抗时期,苏联只在单一项目上有所超越,但整体上和创新能力上没有超越美国,苏联的失败在所难免。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除两次世界大战因素外,其根本原因是当时英国的创新力不敌美利坚。德、日两个“二战”战败国,之所以在短期内重新站起来,其深层原因也是其创新力不减的原故。任何先进国家落伍的复杂原因集中到一点,都是社会缺乏创新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结果。任何落后国家进步与发展,都是从打破常规开始,锐意创新成为社会主旋律[1]。
21世纪的美、欧等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领导世界经济,是因为他们是世界最高、最新生产力的代表,并创造了“大飞机”、航天、计算机、互联网、金融产业等人类新型生产、生活消费模式。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一不表现出他的创造力。这次金融危机,是华尔街在创造人类金融产业发展模式时,受新古典自由经济观念的制约和外部因素,以及决策层急功近利心理的影响,走向“世界货币的误区”,才带来再次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危机。但他们的“大飞机”、 航天、计算机和互联网还在,只要他们这些先进生产力还没有谁能超越之前,深刻反思危机的根源,修正错误,他们仍然是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创新力不减,则世界经济领袖地位不可动摇,但霸权格局将不复存在。
二、未来世界是多极的,任何一国主宰不了世界
按2008年的GDP数据,美国为14.3万亿美元,比日本(4.802万亿美元),德国(3.6968亿美元),中国(4.3333亿美元)的总和还要多;美国是世界最大单一“内需”消费巿场,美元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结算货币,美国的超强地位,不止在于其政治、军事及科技实力(世界创新能力的70%),经济(全球资本的58%)与文化影响力,亦无处不在[2]。
中国的崛起,只是一个更恢宏的故事——亚洲的崛起中的一个部分,印度、越南、印尼、泰国和韩朝也在崛起,日本将仍然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技术力量,澳大利亚也会是前所未有的繁荣。亚洲太大、太多样化、相互之间太独立,没有一个单一的国家可以主导亚洲。日本不能,中国不能,美国不能,印度也不能。亚洲三巨头——中国、印度和日本—定会处于大致的“三国”平衡状态[3]。
美国、欧盟、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和组织,是未来100年世界主要大经济体,美国只是一个平衡力量,谁也别想“独霸”、“主导”世界。因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整体上是向更加合理,相对公平、公正方向发展,强权政治与军事被遏制,各国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学发明创造、生产技术创新、生活消费新时尚的创新力上。
21世纪,中国不可能主导世界经济,未来的世界,也不是一国能主导的世界,中国也没有主导世界的愿望,只要求世界相对公平与正义。但是,亚洲各国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起来,结成某种核心利益关系,世界就是“三足鼎立”的格局。
三、中、日、印与俄罗斯、东盟五大经济体必须睦邻友好、五指成拳
未来世界格局中,从地缘政治看,中国、日本、印度是亚洲天然的核心“金三角”,他与俄罗斯、东盟五者之间,很有必要相互睦邻友好,逐步建成一个新型经济共同市场,形成亚洲板块。这样,世界就形成了美洲板块、欧洲板块、亚洲板块三足鼎立状态。且亚洲板块的经济力量是处于上升阶段,另两个板块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亚洲板块,因为政治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多方面原因,制约着这一板块的形成。其中:
第一大矛盾是:日本必须改“脱亚入欧②”为“脱欧入亚”,解除与美国军事同盟关系。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但始终难以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深刻反省二战错误与罪责,得不到周边国家的谅解,一个脱离地缘政治支持,只求得世界强权政治接纳的国家,永远只能跟在“大人”后面,做一个亦步亦趋的小孩子,总也长不大,成不了“人”。
日本国,要摆脱“经济巨人、政治上的矮子”局面,争取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必须实现“脱欧入亚”,但他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二大矛盾是:印度需要从南亚大国上升、并融入大亚洲,摆脱英联邦与美国情节,“脱英入亚”,不做任何大国的附庸,改善与邻国的关系,才能成为世界大国。
印度,“脱英入亚”这一点很难做到,如何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是一大障碍。
第三大矛盾是:中国与日、印两国都有领土纷争,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历史恩怨还没有了结。但世界上有已有先例,如“领土纷争”有“中俄黑瞎子岛”模式、“历史恩怨”有德国模式可供借鉴,关键是看当代大国国民与政治家们的智慧与魄力。
第四大矛盾是:俄罗斯本来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但其国土面积在亚洲所占比例较大,从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变成跨欧亚大陆国家”,只是一个观念转变与重心转移,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其发展重点,完全可以转向亚洲。
第五大矛盾是:“金三角”和五大经济体之间,用传统观念看,基本上没有精神纽带、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如过去中、美关系一样,只是“利益攸关方”,没有“同盟”冲动。
第六大矛盾是:中、日、印与俄罗斯、东盟“五指成拳”,预示亚洲的崛起,必然引起美、欧等世界大国的恐慌,本来内部矛盾重重,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加上外力干扰,原有国际关系顽固缠绕交织,五指很难成拳。
中国、日本、印度核心金三角和俄罗斯、东盟五大经济体(如有愿望,还可以把澳洲包括在内),如果没有大胸怀、大魄力、大智慧的政治家们的努力,亚洲的崛起,只是一句空话。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日本。
亚洲地区各国,如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是中、日、印三国要精诚团结,察大势、识大局、望未来,树立共同发展的政治愿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一起,为人类的繁荣与进步,做出当代人的贡献。
这里,只是提出一个概念,亚洲各利益攸关方,可以在专家研究层面开展交流与探讨,适时,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一次“亚洲论坛”研讨会,商讨其可能性、必然性与发展路径设想,供各国高层参考,冲击、激荡各国领导层的大脑,人类和亚洲的发展史,就在他们这一代政治家的手中,试看能否促进亚洲人民向团结与进步方向发展。
亚洲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三足之一,可惜的是,亚洲目前是一盘散沙,暂时还没有发现产生这样的大政治家,可惜。
2009年7月3日
注 释:
①国本生产力,是指工业生产力状态下的“人本生产”加科学技术和军事能力的生产的能力。“人本生产”是指手工劳动生产力状态下农产品生产、人口生产、人的劳动能力生产、人的健康生产。
②“脱亚入欧”,日本在公元7、8世纪,曾模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封闭的国门被美国人用炮舰打开,日本人首次接触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从此,日本走上了学习西方的“脱亚入欧”之路。
参考文献:
[1]柴福洪,提高社会“创新力”是富民强国之策——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年第6期P12-15
[2][3] 资料来源,付兵涛,《中国GDP今年超日本?》,南方报网,
作者简介:柴福洪, 男, (1957年5月-- ), 湖北蕲春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研究方向:公共经济、高职教育
地 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号 邮编: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