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讲堂:实盘选股三要点


  

  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选股主要从基本分析、市场趋势方面着手,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对中短线投资者而言,选股则主要从技术方面着手。中短线操作本来就是投机的方法,选股时主要考虑市场环境、题材、技术走势规律。

  自从2001年市场见顶以来,市场已变得更加复杂了,个股不再与大势完全同步波动,而更多的体现了价值与行业周期等因素,对个股筹码进行操纵以牟取暴利的现象已经少了许多,筹码已经从以往的集中变得分散。只有价值型的蓝筹股成为机构的抢手货,很多都是越涨越高,筹码反而更加集中。这样,整个市场及个股的波动反而更真实些,更符合波动法则,但投资选股也更宜以中长线的心态进行了。

  在这样的市场大背景下,中短线投资选股应以活跃程度、成交量、整体形态来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这是实战操盘的重要指标。我称之为选股三要点。

  

  一、活跃程度

  活跃程度主要指波动幅度的剧烈程度与频率。

  通常市场有资金活跃时,波动幅度会更大一些,盈利的机会也更多一些,可能小得多,所以股票的活跃程度对于实战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2002年的8、9月份时,市场的波动极小,经常一天只有几个点的波动,有时一天竟然不到5个点,我记得好象是在2002年9月13日这一天。这说明市场极不活跃,在这样的市场中操作,赢钱之难,可想而知。有时偶尔爆发一下,几十个点,等你追进去,马上回归死寂,你则被套牢了,这就是当时的市况。在这样的市场中,什么理论,什么时间周期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当时的状态确实非常不正常,政策市的后遗症令市场进退两难。政策让市场参与者寄予很高的期望,但市场主力机构都不愿意进场做多,因为知道政策内幕与国家经济形势的大机构都跑了,所以市场在这里进无力,退无由,哭笑不得。)。等到市场跌破6.24政策缺口后,在1500点附近,市场才开始每天有一、二个点的波动,表明开始活跃起来,虽然成交量不大,但仍然是正常现象,只要活跃,就会有机会。

  象2002年1月份市场的上下大幅震荡,成交量有效放大,这就意味着有资金进场做行情的迹象。

  所以说,活跃与不活跃,也许不一定意味着涨与不涨,却一定意味着市场所处的状态,意味着市场的可参与性有多大。带量的活跃与平量的活跃、缩量的活跃是不同的; 高位的活跃与沉寂,和低位的活跃与沉寂也是不同的,其意义大不相同,截然相反。但始终有一条,活跃显示出有资金在进出,在运作。它可能是忙于吸引别人接盘便于自己出货,也可能是在进货。这就要具体结合历史走势、盘面表现来判断主力意图和中短线趋势。所以说,活跃的市场才有机会。江恩也曾说过,尽量交易活跃的品种,不要交易不活跃的品种。

  个股也一样,活跃意味着主力的动作较大,带量的活跃通常意味着要好一些(当然对于2003年金路集团、2004年底浙大网新等而言,要辩证地看,它的活跃是因为老庄介入很深,运用大量对倒来吸引市场注意力,便于出货)。

  市场见底之前,必已有个股或板块开始活跃!它们已经积极吸筹。就是一波小的反弹也是有领涨股的,它也要提前开始活跃。若一个长期低迷的股票开始活跃那无疑是要拉高吸筹,可能有短、中线行情,比如2002年8月的隆源双登。

  若有领跌板块,市场不会上涨,同样若有领涨板块,大盘也不会跌。这都说明活跃程度对于个股,对于市场的重要性!江恩买卖法则中有一条专门讲了,只股票或处于活跃期的股票,它们交投次数频繁、每次交投量也很大,便于进出,这也是流通性好的标志。

  对同一板块中的个股,涨在前面的,波动活跃的的总是要好一些,强者总是有强者的理由。带量的、活跃的(波动幅度大,震荡频繁)股票总会有更多的机会与获利的可能,即使假象也是要多做几天的,给你出逃的机会也会多些。

  

  

  二、成交量

  1、在过去以小盘股,以庄家控盘进行拉升的盈利模式唱主角的市场中,我们总结出来的成交量规律是比较片面的。现在的市场则更加复杂,个股中不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庄家,而是有众多机构、大户投资者,还有各种各样的大股东,如果有某个筹码稍多的机构想拉升,无异于搬起石头咂自己的脚,每一个持筹多的大户都可能随时造成庄家的资金损失,以前的坐庄模式已经不能畅行无阻了。故而市场上现在有主流机构之说,实际上,在机构投资者多而杂,各种成分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后,市场已进入机构博弈的时代,散户投资者已不再是市场最重要的力量。市场将更依赖于自然规律,更符合波动法则,而庄家恶意操纵的现象相对弱化,相对少了很多。

  在现在这个市场中,持股多数都是阶段性的,一只股票随时有机构、大户们上车下车,因而不再象以前那样拔地而起,赶冲云霄,通常都是波段投资。每一次创新高都伴随着放量,因为有众多的获利盘,随时准备兑现离场。 有些股票象长安汽车、宝钢等,由于众多机构看好而锁仓,也只是波段性缩量,但每一波段内部则仍是价长量增的。这也是应对大盘股难于控盘的现实而使然。

  就算在小盘为对象的炒作中, 现在也很少以控盘为目的,多数还是波段投资,波段性的炒作。如2004年的道博股份,由底到顶,量都比较大,可见主力持筹并不太多,在横盘过程中,也是在做高抛低吸的波段性投资炒作,是谓滚动操作法。所有的炒作方法都不是无迹可寻的,都要循其利益机制。在目前这个筹码趋于分散的市场,波动也许更符合自然法则,因此我们的眼光不能总停留在前几年的市场运作模式上。

  由于筹码已日趋分散,我们已很久没有看到大的行情。但当突发事件等原因掀起抢购浪潮,同样会有大的行情出现,比如未来将出现的全流通方案,必然会引发抢购浪潮。大的行情总是周期性出现的,市场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周期性的大行情,这些行情通常也与国家政策,经济基本面相配合。

  2、个股的成交量是可以骗人的,大盘的成交量则难以骗人。对于大盘,天量就是天价区,至少会是中短期的头部,地量区就是相对地价区,但也非绝对,并不是哪一天地量就是地价,而是平均量能较小。这里讲的是区域,而非哪一天。从历史经验来看,大盘的绝对地量往往出现在一轮中级调整的途中,而且多数在中后期,真正到底部时往往较为活跃,成交也开始放大了,不然怎么吸筹?而天量的情况要具体来看,出现政策性井喷行情导致的2002年6月、1999年6月的天量确实对应天价,而2000年2月的天量却不是天价,不久就攻克此点位,而且缩量上行,长牛市也得到了成交量的证明。

  3、在同一波中级行情中,经过调整中缩量后,到明显有放量迹象,这就是底部的放量,表明调整到位,将再续升势;但放量后紧接着会有一次缩量回调洗盘,大盘总是在这样的放量缩量中完成的。量能的变化到了密集在一个区域放量时,结合技术位可以判断顶部的到来。若启动时每次到此区域量能不大,基本可认为只是反弹,难创新高,因为在接近前高时,早已有人开始派发了,或者解套出场了,如果不放量,是很难以超过前高点的。即使有利好的因素,不放量也只能维持一时,终究要回落。

  4、一只个股的大幅上扬除突发的消息推动外,总是主力资金集中运作的结果。若事先没有充分的横盘并逐步温和放量,是不大可能大长的。所以长期横盘缩量后的初次放量多数能跟,要加以留心,比如2002年8月的隆源双登股票,当然从江恩理论的角度,该股的这次涨升,是完美的符合江恩技术的判断的。

  观察成交量的变化要结合其价位高低、市场环境、盘中变化、历史走势来揣摩主力操作的原因意图。比如2002年8、9月份,首创股份常常异动,连续几天上面挂大单以整500手、1000手等方式对敲上去,结果后来跌幅巨大,说明这个异动,是想引诱散户进场接盘的标志,这也表明主力那时已感到末日来临,想拉几个人下水。还有深华发在2002年9月底的表现也都类似于此。一般中级反弹行情的末期,市场免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因为派发的困难所致。

  5、从个股来看,成交量与成本理论确可以结合运用。当股票下跌到一定时间,有了在某个价位附近横盘几天放量的行为,基本就可以认为主力已开始承接抛盘,准备做反弹或上涨,虽然不表示会立即上涨,而且后面很可能还会有下跌,却也跌幅有限,说明此处已经是个安全的区间,至少是个相对安全的区间了,至少有一个反弹可做。如卧龙科技在2002年10月1日到18日的走势即如此。联系到其上市后的筹码情况就可以分析出主力此时他套,可以抢一个反弹。

  在底部时个股的成交量异动通常更加真实。底部通常量比较小,主力对倒骗量现象比较少。

  6、个股的价量关系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准则呢?这是不存在的。

  准则应是普遍性的,但个股情况不是千篇一律,主力持筹状况、市场环境、主力操作意图等各有不同,做假象的也多如牛毛,所以片面观察量价关系是会犯错的。象现在的市场更为复杂,每只股票又不止一个机构大户投资者,所以其操盘手法与量价关系更加复杂,难以从主力操作手法上准确判断,即使判断准确一次两次,那也有偶然性,不是必然性的。

  只有从趋势、从基本分析、从时间价位的关系上来具体分析才有更高的把握,对量价关系而言,反而不必过于执著,只能做一个参考而已。

  三、K线图要求有型且有序(形态有型,K线有序)

  图形过于复杂,杂乱无章的股票不做。

  凡是有望暴涨的股票,都非常的简洁明快,至少在其启动前一段时期是如此的。

  过于复杂的图形,过于杂乱无章的图形,不是没有大涨的指望,就是它还在做底,反复涨跌盘整N次,都无法起涨的,肯定就不是什么好股票,至少主力还没有准备好。因此,对于那些形态杂乱无章,还没有突破盘局的股票,就暂时不应该介入,要介入也要等到它突破盘局时或突破盘局后介入。

  那种看上去就杂乱无章的股票,不仅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说明这里面的主力资金运作的迹象不明显,或者主力实力不强,建仓意愿不够坚决,筹码收集不够 ;也可能是主力不纯,几个主力博弈没完毕。

  以海通证券(原都市股份)暴涨启动前,很久就开始收集筹码,当时是以两个涨停板,暴量来收集,然后逐步回落,沉寂了几个月。最后才启动的。可以观察它的图形,仔细体会。

  一只股票,一旦置于主力的控制之下,其走势就会比较有规律,形态也看着舒服,有型且有序,有 一种态势,有一种气质。而且它的走势,也同样符合自然规律,从均线、K线形态上都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