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靠“禁用方言”繁荣?
广电总局日前发文:电视剧所用语言应以普通话为主,原则上禁用方言。也就是说,今后荧屏上将见不到马大帅、佟掌柜、杨光,这些个性鲜明的说方言的角色了……
无庸质疑,从《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到《杨光的快乐生活》、《关东大先生》,从《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到《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方言剧从无到有,从情景喜剧,到主流正剧,再到主旋律大剧,方言剧已经成为一个显赫的文化课题。于是,从赵本山、范伟到杨毅、韩兆,从王宝强、小沈阳到龙文章、迷龙,也都成为了受众热议和追捧的焦点。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将要随着广电总局的一纸禁令而成为过去了。无论你怎么惊愕,推广普通话的历史车轮都将碾过方言电视剧而驶向前方。
尽管方言剧的语言,魅力无穷,经典台词久盛不衰;尽管方言剧的亲切宜人,更能贴近当代社会特定地域内的小人物生活;尽管方言在电影电视中的运用使得语言的魅力得到充分挖掘,丰富了电影的对白语言,辅助电影还原了一种纪实的、“原生态”的真实特色。但是,在“专家”们“高雅”的情趣当中,方言还是背负了“恶俗”饿罪名,被打入了玷污汉语纯洁性的“冷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认为,如果方言到处乱飞,不但观众对方言的新鲜感会降低,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受到影响,方言不是电影成功与否的决定要素,不是票房的法宝。
诚然,“方言不是电影成功与否的决定要素,不是票房的法宝。”但设若说方言让“汉语的纯洁性受到影响”,笔者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苟同的。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并没有矛盾,普通话没有吞噬方言的意图,各方言也左右不了普通。按设若按照周星副院长的逻辑,普通话为汉语,各地方言难道就不是汉语了?
我们承认,国家在《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规章中,确实是规定了普通话为共同语,为官方语言的。但作为娱乐性的节目中或者为了体现人物的真实性的电视剧中,难道也是“官方”场合?必须讲“官话”吗?宪法中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何为多民族?就是有各自的文化和语言,风俗和习惯。如此仓而禁之,又岂能摆脱歧视方言之嫌疑?
《圣经》创世记第11章记载,远古的人们只说一种语言,连口音都是一样。当时人类准备联合起来兴建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耶和华打乱了人们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结果可想而知,这个计划流产了。——其实,这个神话所衍生的理念,就是破坏语言的同一性,就会破坏人际的沟通,要建立人们的相互沟通,就要使用一种语言、一个口音。但它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吗?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他在构建设计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时候,做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度同衡,钱同币”,这些政策是大一统中国数千年的基石。但是,秦始皇没有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语同音”,没有要求国人在生活中说话的口音必须是一致的。明朝推广的是官话,是流行在官僚阶层的语言,并没有打击方言,并没有把官话变成生活语言。而今天的中国,究竟是该遵循基督教的神话教义,还是该遵循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历史经验?究竟是该出台宗教神话指引下的文化政策,还是该出台人文理性指引下的文化政策?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朱虹强调说:电视剧的语言,除地方戏曲片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也要使用普通话。(华商晨报 2009-07-17)
我们不晓得广电总局为何要叫嚣着废除方言,我们也不晓得“专家”们为何会指责方言“低俗、粗鄙”。我们只是不敢想象,设若以后所有的影视作品里所有人物都说标准而纯正普通话,人们还会不会有那种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我们同样不敢想象,设若影视剧作品把历史人物的方言口音也统统变成了普通话(比如周恩来总理那悦耳、亲切的口音,生硬地变为普通话),人们是否还会有那种历史的真实感,是否还会想起那份振聋发聩的语音记忆!使用方言,并不可耻;对正当而必须使用的方言进行禁止,是无知也是荒唐的!——诚如网友所说:虽然唐国强的普通话版毛主席已经在电视里反复出现,但少了湖南音,我们总觉得那只是一台戏。所谓音容笑貌,音都不同了,就少了当初的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者,笔者认为推广普通话是正确的,也是必要和必须的;但同时笔者也认为方言是可爱的。方言是文化语言,是生活语言,更是母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滕星曾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消失了,它所承载的文化也就消失了。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每一种汉语方言都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作为文明古国,作为多种文化并存的多民族国家,我们不懂得保护和发挥方言的文化作用,反而要以“普通话霸权”来简单扼杀方言,这又岂能不是挥刀自宫的荒谬之举?所以笔者认为,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推动方言的复兴!——把普通话变成“语言霸权”,把方言和普通话放到了极端对立的位置上,这是非常荒谬的。
编剧崔倩在谈到电视剧禁用方言时说:除了推广普通话,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其作为防止电视剧低俗化的一个手段。不是说有了方言的电视剧就是低俗的,而是因为现在出现了很多方言剧,它们的质量并不高,有些恶俗。——诚然,中国是个语言丰富的大国,荧屏出现各地方言“一窝蜂”无疑会冲击语言的规范,但荧屏“一刀切”,是否也会损坏艺术创作呢?封杀“方言”,中国的电视剧就能走上“高雅”和繁荣的坦途吗???
(李吉明2009年7月31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