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词有感--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山高月小,霜风料峭。白云在霜风中舒卷飘动。云归云别,山月更显皎洁。他,一个僻住荒隅、远离朝廷,却仍将国事萦心头,盼朝廷重新启用的词人,站在这皎皎的月色中,听清溪的水,在空谷中哽哽咽咽……

    想岁月坎坷、半世波折;想爱妻香陨、幼子夭折;想“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偶向凌霄台上望”,“凌霄望断音尘绝”。不竟悲从中来,长叹一声:“不知今是何时节”!

    她,一个出身卑微的绝色歌妓。虽是风花场上之人,却心慕高洁之士。对诗词的共同爱好,对时局的的共同看法,使他们心心相印,互为知已。当涂的青溪,回荡着他们深情的唱和,当涂的青山,印刻着他们互赠的诗文……可是,一个是戴罪之臣,一个是凡尘歌妓。别离,终将是不可改变的结局。

    又是一年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他站在落日黄昏里,看“乳燕穿庭户”,任“飞絮沾襟袖”,体味那著人的滋味,感觉“真个浓如酒”!

    不见是相思,见了更相思。不禁问老天:“频频相见,何似长相厮守?”“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无情,“人未偶”。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他在喟叹离恨之情时,她在吟唱相思之曲。“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长江的水啊,悠悠东流。不要告诉我,你永无不流之日,永无销歇之时。你应知道,我的思念,随你而歇,随你而休!

    既然江水不竭,既然相思无已,既然江头江尾的阻隔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相通,那就让无已的别恨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吧。我心里定不负此相思意,“只愿君心似我心”,亦“定不负相思意”!

    史料记载:李之仪于神宗熙宁六年中进士,神宗元丰六年(时年他35岁)任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因秉性刚直,犯颜直谏,得罪朝中大臣,终被罢免。后几起几落,55岁时蒙冤下狱,被编管太平州(今马鞍山市当涂县)。在当涂,妻死子丧,命运多舛的他,苦闷消极,精神世界几近坍塌。苍天有眼,命不绝他!在当时,当涂一绝色歌妓闯入他的世界。新的爱情之光照亮了他的生命,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希望,也让他因吟唱《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这首词而成为千古一词人!

    李之仪有词集《如溪词》,宋人对其评价是:长调近柳永,小令有秦观的韵味。格调含蓄隽永,婉约清丽。

    《四库全书》总目对李之仪的诗词给予这样评价:与秦观不相上下,“神峰俊逸,往往具苏轼之体。”这是对他诗词文学地位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