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财政,不能填溆浦这样的无底洞


数据显示,2007年,溆浦县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财政支出却高达7.86亿元。2008年,溆浦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亿元。养活庞大的吃财政饭人员,主要还是依靠上级拨款。

多名当地干部回忆,县领导曾在大会告诉大家“全县吃财政饭的人数高达3万人左右”。(8月12日《四川新闻网》)

我昨天写《溆浦纳税人,一定很痛苦》时,还曾猜测说“在溆浦县的5万非农业人口中,除了老人和孩子外,‘吃公家饭’的人应该是占了绝大多数。”现在终于有了答案:溆浦县5万非农业人口中,吃财政饭的竟然高达3万。也就是说,除了老人和孩子外,溆浦非农业人口中,几乎是人人“吃公家饭”了。

溆浦县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暴露出中国行政机关貌似严密的人事管理制度、编制管理规定,在某些地区或某些人的眼里,其实是形同虚设,他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根本没有章法。我就纳闷,溆浦县这么干,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就真的不知情?这么冗杂的机构,是谁最终批准的?历次检查中,他们是如何过关的?

奇怪的是,中国的财政管理,竟能很好地“配合”这种混乱的人事管理制度,只要人事部门批准进人,财政部门就相应给钱。更为荒唐的是,溆浦县自己没有这个支付能力,其上级财政就心甘情愿地给他们拨款。上级财政拨款成了溆浦县解决超编人员经费的主要来源后,也给他们随意进人创造了财力保障。

仅几年,很多官员都在鼓吹财政转移支付给贫困地区带来的种种好处,甚至还有一些学者在呼吁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实际上,财政转移支付是最不应该鼓励的。一方面,财政转移支付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不具有公正性。“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在财政转移支付中体现得较为突出,还会催生转移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怂恿“跑部钱进”,败坏官场风气。另一方面,财政转移支付的社会效益很低,如给予溆浦县大量的财政补贴,就不但毫无社会效益,实际上是怂恿该县继续扩大公职人员编制,这对于恶化社会环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上级财政不能继续当冤大头了。像溆浦这样的无底洞,真的不能继续无意义地填下去了。

 

特别推荐《部级贪官专辑》网址:
陈绍基和王华元,谁牵出了谁?
我的相关文章:
溆浦纳税人,一定很痛苦
副职如妻妾,助理如丫鬟
县政府1正11副,两年后继续在任仅5人
沾化15县长助理免13名,发改委怎么办?
20位副秘书长:职数“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新闻链接:
湖南溆浦行政机构臃肿交通局职工达1868人 
湖南溆浦县07年财政收入1.7亿元支出近8亿
环保局被曝交1万元可上班超编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