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西方管理思想理论集要——现代管理理论(十六)
续上篇:“Z理论”
Z理论的精髓在于建立一种充满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感的人际关系。大内认为,这正是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奥秘,也是美国企业向日本学习的关键。他认为生产率是与信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考察了英国经济在上世纪中的发展,认为这是一段工会、政府、资方三者之间互不信任的历史,这种互不信任使英国经济生活下降。而日本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长期(终身)雇佣制,把雇员多方面的生活和工作结合在一起,这是产生信任、使雇员对企业忠心、愿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企业的工作责任感的基础。由于终身雇佣制,日本的企业才肯花费大笔的投资培训他们的雇员,使雇员们掌握多种专业技术,鼓励他们为企业献身的精神。
关于微妙性,大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复杂和不断变化的。一优秀的领班,很熟悉本组的工人,了解每个人的个性,能够决定谁与谁在一起干活最为恰当,因而可以组成效率最高的搭档。这种微妙性是无形的,不是可以轻易捉摸到的,官僚主义是根本办不到的。日本企业的基本管理方法非常微妙、含蓄、内在,又非常灵活和纪律严明。
关于亲密,在大内看来,人们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以及经过教导的互让性,都来自彼此间亲密的社会关系。亲密的情感使人们感到日子变得愉快。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类社会最大伤害,莫过于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使人们的交往关系逐渐疏远。但日本企业却没有染上西方工业国家这种通病,而很有人情味。
Z理论曾受到美国企业管理界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大内的《Z理论》一书曾是1981年全美最畅销书之一。美国有许多企业试图按照Z理论来进行管理。但是,大内所提出的所谓“平等”、“整体观念”、“信任”、“亲密”,在劳、资两大对立阶级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然而,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不但制约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同时也制约这种制度下的整体经济发展,而且,这种日益尖锐的矛盾必将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