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度过的汛期,着实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莫拉克”台风已于8日16时20分在福建省霞浦县北壁乡登陆后,给很多地方的防汛工作带来极大的考验,作为宣城虽然离台风中心相当远,但受“莫拉克”台风的影响,接连刮起8~9级大风,并伴有暴雨,很多地方汛情告急!
好在老天没有再把暴雨继续下去,8月11日晚下了一阵雨后,雨就停了下来,12日天放晴了,如果雨继续,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防汛任务将进入非常状态。俗话说:水火无情。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有时显得多么脆弱无力?!但人们有一个通病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对于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在它们还没有来临的时候,进行必要的防护,尤其是防汛抗旱这样发生率相对较高的自然灾害,我们完全可以把工作做在平时。在敬亭论坛里有网友就此发表了自己很好的看法,特意把它贴在此:
池不载水,河堤必破!
一直在关注第一时间,这里集聚了大量关于国计民生的信息,可以诱发人去思考。这不,我又要闲谈一下了。
这次闲谈是关于水。敬亭论坛有两则消息,一则是关于农村水塘淤积变臭的担忧,一则是这次宛溪河水陡涨的讯息。
水是温柔的,也是暴虐的。可以饮用,可以成灾。自古水火无情。从大禹开始,治水便成了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在我的记忆中一共发生过三次大的洪灾。74年发大水淹没了我的田地,那一年我家几次断粮。83年洪水,夺取了我们镇里一位英雄的生命。98年的洪灾是可歌可泣的。
74年到83年间隔九年,83年到98年相隔15年。这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家在水利建设上花费了力气。其实,我还是愿意把这水灾的年份划分为90年代以前和90年代以后。
90年代以前我们家乡是几乎年年要防汛的。那时候的水,并不是多大。得以成灾,是我们水利兴修上出了问题。我们的硬件设施非常薄弱。按理,国家兴修的水利别说要千秋万代,但至少是要考虑几十年的。可是,我们安稳了十几年,今年的雨不大,也险些成灾。这难道是我们在水利兴修中失去了放眼将来的谋略?从三峡大坝来看,很显然答案是错误的。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设施慢慢失去了治水的功能?答案只有一个,水越来越大了。那么,雨没有往年大,水却比往年大,这些水从那里来?
这个问题很简单。即使不懂水利知识,只要记住一句古话就行了。那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些水近年来都是从各处流来的。这流来的水以往为什么不流来?借助“一则是关于农村水塘淤积变臭的担忧”的帖子我一下子想起了并不遥远的农村生活。记得那些年的冬天,每年生产队都要清理池塘的淤泥。来年春天再散放在农田里作为基肥。那时候村中的水很清,鱼鳖也很多。池塘里的水很深,第二年又可以灌溉。真是一举多得。现在农村劳力少,清理池塘的事已多年不再。以塘泥每年淤积一粒米计,池塘千万,面积千万。年久月深,可以盛水的立方以亿万计。这便成了往年不流现在流的缘由。而且真的,以前第一年清理过的池塘,第二年仍然还是那么多泥。那尺寸不是以几厘米算,应该是几十了。
池不载水,河堤必破!这不是我古草的预言,是推算,若干年后会年年大水。
池不载水,河堤必破!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