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消费预期上来!


让我们回到消费预期上来!

——对李忠《预期,预期,还是预期》的点评

管益忻 2009811

 

1)假定这地所盖成的房子能卖出去,能赚大钱,我便能获得高的利润回报。在土地开发到股票购买者之间有一条长长的利益预期——假定——价值链。

2007年,“土地储备”这四个字对于地产上市公司而言,是极其有魔力的。只要有了大量的土地储备,在股民眼里,就等于有了超强的预期获利能力,它的股价就会飙升。但是,我们似乎就忘了一件事,土地储备的量,对于地产上市公司而言,并不仅仅意味着未来预期利润,还说明另外一个指标,那就是资产负债率——每一块地是不会自动产生钱的,而要想让它产生利润,就必须对它进行开发,而这个开发是需要融资和借债的。钱借多了,当然财务风险也就上升了。

2)假定失挫,利益假定链条中断。

到了2008年,“土地储备”这个四个字,突然变出了它的另外一副嘴脸,而且是一幅很狰狞的嘴脸。一夜之间,它就从地产公司的救世主,变成了地产公司的追命鬼。于2007年,大家纷纷比拼拿地的量不同,到了2008年,几乎没有哪一个地产公司,再愿意对外承认,我的手上有多少多少的土地储备。

3)重新认识“稀缺性”。不是土地(原料,成品)稀缺性,而是(用户)的稀缺性——顾客的稀缺是最可怕的“稀缺”。

土地值不值钱呢?值钱。大家都会这么说,为什么土地会值钱呢?因为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

4)开发商的全部“小九九”是建立在“利益链假定”这个基础上,这个“小九九”平台上的运作,小九九的核心方法;***在既往的非“营消”(而是产销)动作中,总是把“赢利”当作“唯一”,客户、其消费、使用价值等等,要么不考虑;有时想到,那也是被放到次要位置上。

当政府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的时候,要做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要把生地做成熟地,如何做呢?概括起来就是七通一平——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煤气、通热力、通电讯、通路,再加场地平整。这些事做完了,生地也就变成了熟地,再加上指标合法,那就可以卖了。任何地产商在举牌之前,都会有一个心里的小九九,这个小九九的得来,就是土地评估的核心方法。

5)(开发商之间)真正较量的是其内心的“小九九”。然而其核心价值——不——最终看能否为用户认同才是根本。“无实力”的何以打败“有实力”的?关键在于:你说的“实力”是什么。

开商类的土地价值评估,我们一定都是按照假设开发法来进行评估的,也就是说,我们要预估一下,在未来可能拿到的这块土地上,我们能开发出什么样的、多大量的物业,而这个物业推向市场以后,又能赚到多大的利润。可见,钱多与钱少,不是土地拍卖场上真正的较量!

6)传统认定;真正决定开发商信心的是其预期,预期的乐观与否决定他们举牌与否。问题是这个“预期”——这个大蛋糕,你一定是在购房人支持下才做成的。

真正较量的是信心,是预期,是乐观程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土地价值评估中的假设开发法,从其实质而言,属于评估学中的收益法。这种收益法的评估价值,主要取决于开发商对未来预期利润的估计,而举牌的实质,是对于未来预期利润的现实回吐——现在能回吐多少,并不只取决于现在开发商的手里有多少钱,而更取决于它对未来预期利润预估的空间。这样一来,是乐观的打败了悲观的,而不是钱多的打败了钱少的。

6)最重要的是预期之外的“预期”。这是购房人的预期。最要紧的是你的预期能否兑现(做“热”的标准)?最终能兑现的是指能成房屋,能卖出去,能实现利润回报。这是最关键的一条仍然是达消费者(包括所有的购房人:他们共同特点在于),你对自己房之“营”对准了他的“消”。不论是资本品房还是消费品房,不论是工业用房还是商业地产。

说到这里,不难看出,真正决定的地块价值的是预期。开发的预期,经济的预期。土地一级开发的真正,并不在于做熟,而在于做热。什么叫做热呢?就是要想办法让你脚下的这片土地,变成一方在未来充满希望的热土,只要有了这种希望,市政条件差一点都没关系,换言之,只要热了,熟不熟都没关系,但反过来说,只要不热,地多熟都没用。

7)现在的开发商搞的种种戏法,忽悠购房人上当:或涨价售房;或捂盘暂停等等,都是在同顾(业)主们的预期之外的预期的博弈。

20072008,到底差在哪,差别就在于这个预期。在2007年的时候,一切投资市场都持续向好,人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没有最乐观,只有更乐观,所以,按照这根上行的经济曲线所做出的未来形势判断,就没有不乐观的理由。在这种乐观的预期下,一个个的地王就出现了,地价也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而到了2008年,这种乐观的预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弥漫在经济领域的悲观情绪。悲观情绪来了,人们手里的钱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唯一推动的,就是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于是在转念之间,我们发现,今天手里的土地储备,明天不一定能赚到那么多的利润,但有一件事去是一定的,那就是如果我们要去开发它,就一定要去借更多的钱,就要进一步再提高我们的资产负债率,这在一个悲观的时期,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注:《预期,预期,还是预期》一文来自华高莱斯公司20097月号的《技术要点》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