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
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
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一、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四、五步练功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呼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沈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它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临床应用]: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一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
[注意事项]: 1、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
直接当风。
2、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3、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一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
4、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
5、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
[按语]:本法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其不足之处是必须要有安静的练功环境和较多的练功时间。
五步功成(五步功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1. 方法。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2. 时间。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1. 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2. 时间。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3.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第三步,凝神调息守丹田。
1. 方法。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感觉,就可以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 时间。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培养丹田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一个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转。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一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坚持锻炼,自然痊愈。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肋。
1. 方法。原则上还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气沿督脉上行的时候,意识应该跟随上行的力量。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念去导引。这就是勿肋。
2. 时间。每天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每次的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通督的时间和力量不可能一样。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的人通督时间稍长,并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数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刻形成任督循环,养生界称此为“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真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是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以康复。因练功经络通畅,有些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显。一般情况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所谓元神,就是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与识神对立。识神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元神和识神是体和用的关系,元神为体,识神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脉,肾气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心主神明,心气上照于脑,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
1. 方法。原则上还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后各个经脉相继开通。如果头顶百会穴(上丹田)处有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头顶。可以灵活掌握,这叫“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2. 时间。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总的说时间越长越好。大约一个月左右,身体内的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现象。
3. 效果。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是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现的越明显活泼,对全身的生理生活机能调节就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减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屙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气运行法静功锻炼过程中的基本概况。在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条件又不一样,所以效果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大同小异。鉴此,练功时既要顺乎自然,灵活运用,不能刻意拘执;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耐心求进,持之以恒,不可自由放任,实为成功之要诀。
附:练功健身与工作生活的定位
练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定位?该怎样处理好练功和生活的关系等等类似问题就会显得越来越突出。不能处理好练功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练功就难以长期坚持下去。本文就这一问题和各位功友一起探讨,以下论述均为个人理解,未必正确,如有谬误请批评指正。
练功在生活中如何定位?用一句话表达就是“练功生活化,生活修心化”。这句话描述的是练功和生活的关系,其实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为了便于说明勉强作一个区分。练功生活化强调的是正规的练功,是练功必须融入日常生活,这是一种狭义上的练功。生活修心化强调的是生活,是怎样把生活当成一种练功,这其实是一种广义上的练功。
1. 练功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
现代人需要什么样的修炼功法?大家可能有多种答案,但是大多数人会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既能达到治病健身、修心养性目的,又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与节奏。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人已经不可能具备古人一样练功时间和练功环境。对于绝大多数练功者来说,练功必然是一种入世的修炼,以前那种“深山守静孤”的做法即便在古代很多真正的修炼家也是反对的。练功者是现代社会的一员,不可能离开现代社会环境,因此他们必然希望练功能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能自然地融入平常的生活之中。那些不适应现代生活、不能拉近和普通老百姓的距离,不能让他们从中受益的功法如不加以革新都将逐渐趋于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功法的设计必须符合练功生活化的原则
练功生活化既然是时代的要求,客观上它要求具体功法的设计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一个功法是不是一个较好的功法,能否为多数人所接受并长期修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不能很容易融入现代生活。对于真法爱好者来说,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这样的事情不需要我们来完成,李老已经替我们做好了。首先真法的定位是一种“医疗保健”功法,而医疗保健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因此真法从一开始就符合生活化的要求。其次真法有着完整的学术体系,在理论层面上以《黄帝内经》全真导气理论和其他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实践层面上吸取了包括内丹术在内的历代各家各派“行气摄生”方法的精华,经过数十年来推广实践、科学试验、临床观察的检验,其科学性、有效性毋庸置疑。真法这一概念有着科学明确的内涵,这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气功”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它不属于气功的类别,更和社会上所谓“XX功能”,和一些伪科学、伪气功有天壤之别。可以说真法是传统养生方法在今天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这可以从李老的生平经历、功法中采用的名词术语、功法设计遵循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基本原理,特别是五步功法的后续修炼中得到证实。传统的养生方法由于受到当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功理功法越来越难以为现代社会、现代人所理解接受。李老对此进行了彻底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革新。首先功法设计得简单明了容易上手,其次采用学术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导规范真法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真法开展研究,从而解决了传统养生方法如何科学化和现代化这两个重大问题。所以我们练功者会感到真法很贴近生活、很容易接受和操作,每天抽一段固定时间练功,不论通督前还是通督后都不困难,能够很自然的和日常生活相融合。大家可以对比古丹法那一堆“法地财侣”的要求看看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对于传统养生方法在当今社会如何生存发展,李老可以说是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必将因此留名后世。同时在当今社会西方科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何发扬光大,李老通过真法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3. 练功生活化对练功心态的要求
练功生活化对练功心态的要求就是要把练功当成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以一种很自然的心态去完成。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一些功友对此认识不足。有的功友看了别人的一些例子:如论坛上或辅导班上有的人几天就通督了,有的人很短时间就看到光了,受此影响往往自己修炼时会产生急躁追求心理。有的功友追求XX功能,有的功友甚至问练了真法能不能“隔空打人”,凡此种种都是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没有遵循练功必须融入生活的原则,也和真法“医疗保健”的定位相矛盾。反过来如果理解了练功生活化的原则,把练功当成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很自然的去做,有意练功无意成功,那就不会有种种追求的想法了。一些练功有成者刚开始对练功都很迷恋,但是经过长期的练功实践后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变得不那么执著了。练功其实是很平实的事情,李老和我们一样每天工作、学习、练功并不是如同神仙一样,“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这些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4. 练功生活化表明练功和日常生活之间目标法则的一致性
首先练功生活化表明练功就是一种生活,因此它和生活的目标是一致的。练功一定有助于提高练功者积极光明的一面,提升他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练功后首先是自己受益如身体变好了智慧开发了这是利己,其次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别人这是利人,进而应该为社会国家多做贡献,其终极目标正如李老所说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贡献。个人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升华,这才是练功的正道。反之有的人练功后心胸更狭窄了,整天神神叨叨也不爱与人交流沟通了,医院也不敢去了怕病气多,人也变得越来越自私了,这就违背了生活的目标,说明练功练得很有问题。
其次练功既然是一种生活,同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一样,成功的法则是相同的。那就是信心加上正确的方法加上恒心和毅力。初学者要想通督首先要有信心,要相信真法,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其次要了解真法的特点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同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论坛中的一些版主他们开始练功的时候往往都没有人指导,互相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很多东西都靠自己去体悟,他们也练成了。现在有了论坛,真研所老师的电话都是公开的,有问题随时可以提问,条件比以前要好得多因此成功的概率必然要大得多。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仍然不能练成,这就要从自身出发多找找原因。
5. 练功生活化表明练功和其他锻炼形式之间的统一性
对于练功应该认识到和其他锻炼形式一样,它并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并非包治百病。把它作为一种日常的锻炼坚持不懈会收到很理想的效果,但如果抱着“病急乱投医”的想法则可能会很失望。对于很多慢性病它的长期疗效较好,对于一些急性病则仍然需要其他中西医治疗相配合。它们彼此间并不矛盾,应根据具体情况把它们有机统一起来。另外练功时还要注意动静相间的原则,通督后在练静功的同时配合练一些动功,或者配合一些不太激烈的体育锻炼,“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只有内练没有外练则肢体不灵,只有外练没有内练则气血不合”。有的功友觉得自己练功因而健康有了保证,于是生活中反而不注意养生保健,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练功其哲学上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人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进而正确把握规律才能成功。因此应该在修炼的过程中把养生的原则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等,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6. 生活修心化
生活修心化也有人称为生活练功化,不过个人觉得还是修心更能反映其实质。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练功,如何把日常生活也当成一种练功,这是很多功友都关心的一个问题,事实上不可能何时何地都能坐下来正规练功,也不是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练功。但是无论是正规练功还是日常生活,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就在于都重视心性功夫的修炼。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无为状态的培养,无为可以有很多个不同层次的理解,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专心,认真做好每件事,心不散乱,“行站坐卧不离这个”。无论工作学习专心致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平常能经常保持无为状态练功时就很容易入静,练功时的高度入静会反过来加强平时的无为状态,这就把练功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通过练功的训练,进入虚空的境界之后,内心非常清静,而且可以经常保持这种状态。这种心态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奥妙发现问题的关键,好像豁然开朗了,这就是开慧。对此古代的先贤早就有过论述,孔子推崇修身、齐家、治国于一体的处事观。他在《论语*子罕》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念,毋固,毋我”,就是说凡事不要执着、贪念、追求,而要忘记一切,无我无私,这就是一种无为的状态。他主张在社会实践中,时时、处处、事事修炼人心,就是对自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更高一层修炼。孔子所提倡的“仁”,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而且是一种很高的修炼境界。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时时刻刻都可以练功。在日常生活中,走路可以练功,睡觉可以练功,看书写字也可以练功;保持平常心是练功,泰然处事是练功,助人为乐是练功,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也同样是练功。作为练功人,既要用一定的时间按照功法的要求潜心修炼,又要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处处修心,使之相互促进。这样就把练功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功力,又能够促进工作。
李少波教授:真气运行健身法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