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黑风暴中为啥常有官员被刮倒?


 

打黑风暴中为啥常有官员被刮倒?
 
813日进行的重庆市政府自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周波称,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因严重违纪已被双规。周波指出,司法局局长被双规充分证明了重庆市委市政府打黑除恶的决心是坚决的,不管背景有多深,关系有多复杂,经济实力有多大,只要侵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都将一查到底,绝不手软。(中国新闻社)
又一个在打黑除恶风暴中中枪落马的政府官员。在以往其他地方的打黑行动中,总会时常看到政府官员、警察被绊倒的现象,比如,前两年沈阳打掉三个黑社会性质团伙,牵出21名涉案警员,其中包括一名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去年耒阳市公安局局长肖强等人被被指控犯有徇私枉法罪、贪污受贿罪及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锒铛入狱;甚至个别地方的政府要员也充当起“保护伞”的角色。
纵观形形色色的黑社会性质团伙,几乎无一不是权力与利益勾结滋生的社会毒瘤。一方面黑恶势力有了权力的掩护加保护,才会有生存空间,也才能以黑牟利;另一方面,少数权力寻租者,往往更容易借黑生财,攫取丰厚的“保护费”。正是这种“强强联合”,沆瀣一气,使得一些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屡打不绝,甚至越打越大,广大民众无不怨声载道。
而黑社会组织的另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头目或者核心人物往往都极力披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外衣,给自己涂上一层虚伪的“红色”,进而更便于在官场的渗透。因为同在官场,面对他们的违法行为,有的官员或执法者对往往碍于面子装聋作哑,有的主动帮助说情、打招呼甚至通风报信,有的则被收买成“同志”关系,当帮凶,做打手,公然加入了黑帮的队伍。耒阳“打黑英雄”的沦落就是极好的例证。
官场和执法领域的腐败土壤不铲除,打黑除恶就难从根本上奏效,近年来,少数地方黑恶势力越来越猖獗,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为此中央旗帜鲜明地要求毫不留情地砸“保护伞”。重庆这次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风暴,揪出黑恶势力的“台柱子”,可以说打着了要害。同时也说明,打黑除恶,必须进一步下大力气,净化官场风气,遏制官场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