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切:油价口水仗的根源在政企一体的垄断
国家是公民的国家,而事关治国事和谋国利的制定油价,纳税的公民却无权也无缘参与,甚至公民正当合理的吁求也一再被驳回,实在是令人悲哀。
自去年以来,每次汽柴油价格的变动,不管是涨还是降,都会引发一场口水仗。起初是无论什么人、多少人在说,怎么说,都说了些什么,官方(包括国企)就是不理不睬,后来倒是有了回应,官员或高管站在高处综观全局、纵横捭阖地解释,如中国裸油的价格与美国相近,只是成品油价格略高于美国;如中美的国情不一样,成品油价格不具可比性,国家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不宜像美国那样实行低税负、低油价的政策……这样的解释只有一个视角——国家利益。若从民众的视角出发,这样的解释还能成立吗?为什么对千百万民众翻来覆去指斥的政企一体的垄断不置一词?
垄断是市场的天敌,在西方发达国家,即使是非官方的企业,也不允许一家独大,独霸市场。我们的国企改革表面看来也是朝着市场的方向走的。邮政、电信、钢铁、汽车、航空和石油等行业分分合合,似乎是想构成各行业若干大集团市场竞争的格局。设想似乎是:电信业形成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集团,钢铁业形成宝钢、鞍钢和武钢三大集团,汽车业形成上汽、一汽和东汽三大集团,航空业形成国航、南航和东航三大集团,石油业形成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集团……各行业的三大集团倒是在分分合合中建立起来了,都成了本行业的龙头老大,但是有违初衷,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竞争主体。
这是什么?这是市场垄断,或者干脆说是行政垄断。政企分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基本按市场的供求关系运行,这本应是国企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事与愿违,实际的结果并不像当初设想的那样好。儿子长大成人了却未断奶,走出家门放飞还有待时日。十指连心,都是娘的儿子,怎么可能不疼不爱?一个利益共同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儿子供养娘也是理所当然。家事不对外,即使对外也要口径一致。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发改委的高官还是两大油企的高管,不管是发改委还是两大油企属下部门的那些“专家”,他们的说法是何等的相似。当然毕竟因所处位置不一样,政企的说法也会有不够一致的时候,如两大油企要求缓交暴利税要求财政补贴,隐讳地说中国成品油价格高于美国是因为国家税收过高,公开表示对成品油定价机制过于透明不满。其实这是一种相当精巧的变相卸责的方式,以向主政者诉苦,探口风,谋求政策支持,从而达成政企两端在利益上的均衡,获取一个统一的说法。我们发现,油价变动的一切理由最终都会归结为一句话:“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至于民众的利益,另当别论。殊不知,这样干事实上是小看、轻待了国家,把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的大家即国家,变成了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小家。
梁启超说:“中国人不知有国民也,数千年来通用之语,只有以国家二字并称者,未闻有以国民二字并称者。国家者何?国民者何?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这话是在一百一十年前说的。那时的国民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公民。国家是公民的国家,而事关治国事和谋国利的制定油价,纳税的公民却无权也无缘参与,甚至公民正当合理的吁求也一再被驳回,实在是令人悲哀。
作者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昌切:油价口水仗的根源在政企一体的垄断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