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但这一硬件设施必须与文化这一软件相配套,才能成为现代化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形象,才能真正发挥广场所应具备的功能,否则它只能是个空壳。广场其贴近民众的广泛参与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时尚性,日益成为凝聚人心、酿造良好环境氛围、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的开放和发展力度的作用。
但笔者对于西宁的两大广场——中心广场和新宁广场一直有一些看法,本人大学期间学园艺专业,对园林规划有一点皮毛之见,工作后,对我省历史地理文化和西宁城市文化也琢磨了不少,两者知识相结合后分析这两大广场,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广场名称上,中心广场这个名称没有充分蕴含西宁城市文化,说白了就是一个大众化的名称,任何地方都可以用,甚至一个村子建广场也可起名为中心广场,而新宁广场尽管与西宁城市名称连在一起,“新宁”即“新西宁”,但广场中的重要建筑确实青海博物馆,广场名称与建筑很不协调。笔者认为,中心广场和新宁广场名称都没有特色,如果改为江源广场和昆仑广场更好,突出青海地方特色,另外,应该修建标志性雕塑或其他设施。
再者,中心广场的整体设计以欧式风格为主,广场栽植的树木应该以灌木为主,但中心广场栽植了大量的松树,松树属于庄重的树木,一般栽植在陵园中,休闲广场栽植大量松树确实驴唇不对马嘴;新宁广场北侧是一大片草地,原来经常有人从草地上穿行,目前由于管理严走近路的少了,草地上踏出路来不仅仅说明了一些市民不文明,最重要的是广场绿地设计没有人性化。
广场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一座城市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不论在名称上还是在设计风格上,必须突出地方文化。广场文化的根基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应该充分挖掘特色地域文化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与发扬,并改造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同样,广场建设必须植根于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为发挥所在城市的长处而形成,只有保持浓郁的当地历史文化同时吸收海内外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自身独特的广场文化。如果说广场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那么通过这个特殊的眼睛,我们可以找到这个城市的灵魂,可以发现这个城市彰显的个性。
城市广场应突出地方特色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