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流水(十三):慈相寺斜塔


山西流水(十三)

慈相寺斜塔

810日下午,参观双林寺出来,我打算再去镇国寺。虽然不敢奢望双林寺那样的震撼,还是希望有所收获。镇国寺在平遥县城以东12公里的郝东村,考虑到乘坐电动三轮车不是很安全,我想进城后换成出租车。司机马上拨通了电话,帮我找了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姓史,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憨厚朴实的样子。当即谈好了价钱,来回50元。

镇国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五代十国,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五代十国历史短暂,留下的历史遗迹不多,镇国寺就显示出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史师傅说,镇国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湛的木结构建筑工艺,这是镇国寺参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

买了20元的门票进入寺内,才发现我是唯一的游客。万佛殿的彩绘塑像色彩依然艳丽,是五代时期的艺术珍品,被认为是稀世珍宝。进入里面的院落,很多大殿门窗都关闭着,通过门缝看进去,里面空空如也。估计有关部门正在对佛像进行维修。据说到镇国寺看的是其独特建筑,可惜我对建筑基本上无知,在没有内行指导的情况下,连热闹也看不出来。从进去到出来,总共花了不到20分钟,谈不上有什么感触和收获。

 

 

史师傅看我有些失落,建议我去看附近一个也许更有旅游价值的景点——慈相寺斜塔。由于该景点不在平遥的旅游名录上,我怀疑其旅游价值的真实性,因此不是很有兴致。史师傅动员我说,去慈相寺并不远,只需要稍微弯一点点路就可以了。而且,慈相寺斜塔可能不久就会倾倒,此时不看可能会留下遗憾。

慈相寺始建年份不详,若以宋仁宗庆历年间修建鹿台塔算起,则有近千年的历史。据说慈相寺在历史上也曾经辉煌过,在其鼎盛时期,院落广布,香火旺盛,曾有僧人300之众。慈相寺的衰落并不是现代的事情,早在康熙年间,由于发大水,塔北殿宇被河水冲没,寺院规模越来越小,香火也日渐衰落。

慈相寺尚未正式作为旅游景点开放。那天,我和史师傅是仅有的游客。到达慈相寺山门的时候,只见五六个村民闲散地坐在门外墙角。对我们的到来没有什么反应。听说寺庙主殿里有 “三身佛”坐像和壁画100余平方米,均系金代作品,是重要文物。这样,寺庙应该有专人管理。但我们在里面转了一圈,一个人也没碰到。我不禁有点担心,要是日本人知道这座寺庙如此不设防,潜入其中,将那些珍贵文物盗走,那将如何是好。

进入山门,一个空荡荡的院子里孤零零伫立着一个院落,这是慈相寺现在仅存的主殿。大殿应该在最近整修过,围墙和地面的石板有新修的迹象。寺庙在集体化时期肯定被作为生产或生活设施使用过,殿前门楼的墙面上还清晰留着当年的口号“奋力改天换地!”从旁边小门进入院落,但见主殿和两边的配殿都显现出一派破落的景象,没有香火,甚至没有人活动的迹象。只有院里的两棵古柏还显示出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

绕出主殿,鹿台塔展现在眼前。该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2米,九层楼阁式砖塔。第一层四周围建窑洞十六孔。塔身中空,有阶梯可达顶层。麓台塔外形俊朗,构造严密,比例和谐。是我国现存的宋代砖塔中的精品,也是研究佛塔建筑的典范。蓝天下的鹿台塔雄伟壮观,但是,仔细观察,塔身已经倾斜。近几年来,由于受旁边一条小河长年冲涮的影响,塔基逐年下沉,塔身重心向北倾斜十五度左右。虽然当地文物部门已经拨出专款对塔基进行抢险维修,但解决问题的完善措施还没有找到。这不禁让人对砖塔的命运担心起来。

在慈相寺转了一圈,从寺庙的破落和砖塔的危险,很难想象这是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慈相寺确实是国务院2001年命名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照片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