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专员。它们在申请专利的时候,都是直接让发明人与代理人交流来确定最终的申请文本。最近,通过与企业的交流,突然感觉到了这种模式的一个极大的弊端。
要描述这个弊端,首先需要明确几个社会现状:
1. 大部分的企业老板都是不懂专利的。
2. 企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半工半研的企业)。
3. 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申请专利和专利授权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
4. 大部分老板的利益分享观念淡薄。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
1. 没人对专利申请的质量负责。因为最关心专利申请的人(老板)不具备识别专利申请文件质量好坏的能力。
2. 发明人对专利申请文件如何撰写漠不关心。因为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太大,等到评价专利申请文件质量好坏的时候,发明人还在不在这个公司都不知道了,现在也就懒得关心了。
3.发明人对申请专利持敌对态度。因为配合代理人撰写专利申请文件需要发明人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老板不但不会因此给予发明人奖励,发明人反而可能会因为其他任务没能按时完成而被扣工资或奖金,并且,最终因为这个专利的保护而获取的垄断利润也与发明人没有任何关系。
4. 代理人不敢真正从专利授权和专利保护的角度去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因为企业里的接口人是技术人员,由于以上所说的原因,他们为了应付差事,提供的技术交底书往往都是非常简单的,而他们评价代理人好坏的唯一指标就是:谁占用我的时间和精力少谁就是好的,谁总是让我确认发明点和补充技术资料谁就是不好的。代理人为了不被发明人说成是不好,并因此丢了案源,只能是迎合发明人的口味,简单拼凑一个形式上的专利申请文件交差了事。
所以,对于那些想靠专利获取技术垄断和垄断利润的企业,在内部设置一个专门的专利人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申请好、管理好和运用好企业的专利,就是这个专门人员的本职工作,活干的好坏是与其收入直接挂钩的。
作为企业老板,需要永远铭记的是:
要让一个人负责人,就必须给予这个人足够的动力;
没有动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责任心。
”既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