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黄金能成为人类货币的共主,并不是因为哪个皇帝的圣旨。黄金是在市场上各种货币的竞争之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它的竞争者包罗万象:贝壳、盐、牛羊、布匹、奴隶、胡椒粉、烟草、石头……看看其他竞争对手,相信博友们不难理解,为何黄金能脱颖而出成为真命天子。所谓真命天子,当然是因为它黄金天赋异禀,成为古代货币的不二之选。但是,关键的关键在于,这个该死的货币到底是什么呢?
石币之岛:人类货币的肚脐眼
弗里德曼的《货币的祸害》、彼得·伯恩斯坦的《黄金简史》等几本书中,都讲到了“石币之岛”的故事。在范卫锋看来,这个石币之岛,恰似人类货币史的肚脐眼,又名神阙穴,连结着远古与现在,隐隐透露着将来的走向。
20世纪初,有个人类学家在一个岛上观察,发现当地人的货币是一种石轮。石轮产自几百英里外的一个岛上,冒险渡海运来。石轮价值依尺寸大小而定,日常买卖,可以用小石轮;大宗交易,就用大石轮。不要觉得荒谬,想一想,黄金真的与这些石轮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无非也是一种当地人少见的物质罢了。
因为石轮很重,为省人力,交易买卖之时,大石轮索性原地不动。荒谬吗?未必。我们今天银行转账,无非也是修改服务器中的某些电子符号,这与岛上先民在石轮上画个圈异曲同工。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彼得·伯恩斯坦(他的去世真是巨大的遗憾),当年在美联储工作时曾去过金库。他回忆道,当法国向英国支付1亿美元的黄金时,无非只是一名美联储的警卫,开着一台移动车,将黄金从代表法国的柜子里,移动到代表英国的柜子里。我想,岛上先民见到这种做法,估计是会心一笑。
更有趣的是,这个岛上最有“钱”家族的一块大石轮,其实早在一次渡海风暴中沉入海底。但是,岛民们都相信这块巨石的存在,并且这块巨石仍然在岛上的货币体系中,正常流通。这种信念与我们今天的信念相近:虽然手上这张红通通的百元人民币,其实并不代表任何黄金、白银、铜铁锡,但是,我相信在未来某个时刻,可以用它所代表的那份社会财富的份额,去交换各种商品。
一百年前,德国殖民者接管了这个岛,发现岛上的居民不肯修路,基础建设迟迟无法推进。他们想了一个绝招,派人在全岛最大的一块巨石上,画上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象征着德国政府已经“没收”岛上最大的一笔财富。于是,岛上居民顿时感到自己一贫如洗,开始卖命地修路。完工之后,德国人抹去了那个黑十字架,巨轮重归岛民所有,财富和幸福重归岛民。这件古老的游戏,今天有了新名词:税收、公共财政、公共服务。
(连载中,待续)
范卫锋 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
2009.8.11
黄金大泡沫之四:石币之岛----人类货币的肚脐眼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