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人民日报曾经刊文指出,在干部中很有一些人不会说话,特别是不会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普通话”,不会用浅显通俗的普通老百姓都能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阐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比如,有些居高临下,爱说官话;有些虚报浮夸,爱说大话;有些无中生有,爱说假话;有些空洞无物,爱说套话等等。
领导干部爱说官话、大话、假话、套话,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不爱学习,政治理论素质不高;二是搞本本主义、照本宣科;三是脱离实际,缺乏对实情的了解;四是思想不端正,唯“官”思想严重。
要改变这种风气,当然学习是第一位的。为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更是庄严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第一个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从我省目前人口负担重、总体素质不高的实际出发,也着重强调了要推进学习化,要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化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大力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努力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人的素质要提高,离开了学习这条路径,是无法达到目标的。领导干部,作为“人”这个大集合中的一员,也不例外。
但是,要使领导干部从官话、大话、假话、套话中解放出来,光谈学习这个法宝是不够的,因为有不少领导干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当官,一旦当了 “官”之后,就把学习抛在了脑后:不管是读书笔记、学习心得、调研报告或什么论文或讲话稿,都有作为“帮忙”或“帮闲”的秘书去干,或者命令其他下属挑灯夜战。对于这些人来说,“学习”,不过是入仕的门面和幌子——学习本身是件苦差事,只有需要它的人才能坚持。要清除这些领导干部的垃圾话语,还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克服和解决官僚主义。我们的领导干部中,有不少同志的官僚主义作风极为严重。当上了领导,就自我感觉良好,飘飘然忘乎所以,幸福指数迅速攀升,认为自己可以光宗耀祖了。于是就颐指气使,拿自己不当“人”。在讲话中势必装腔作势,官话连连,套话不断,空洞无物。说话的中心和重心,都在突出自己是一个“官”!这是对下级和群众。对上级呢?那就是大话套话连篇了。当然了,大话出成绩,套话见友情。没有大话套话,又怎么能“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呢?要克服和解决官僚主义问题,这里面有一个用人机制的问题值得研究和重视。
二是要克服和解决主观主义。毛泽东同志在批判主观主义时,说这种人“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因为是“官”,所以他就有“主观”的机会和条件。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长河中,三纲五常是铁的定律,皇帝就是天子,各级官员都是“大人”,黎民百姓历来是“小人”或“草民”。“大人”的 “话”, “小人”或“草民”岂有不听之理?所以官员讲话可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张飞杀岳父,杀得满天飞。可以说,这是今天的一些领导干部官话、套话、大话、假话的流毒来源。从本质上看,主观主义也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
三是要克服和解决欺骗群众的坏作风。一些领导干部许诺不兑现,表态不认账,说假话成了习惯,能骗则骗,能瞒则瞒,能蒙则蒙。这样的领导干部往往不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眼里放在心上,只要自己的官帽戴稳就万事大吉。这样的领导干部,往往不学习,不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样的领导干部,讲话还能“三贴近”吗?能不讲假话吗?愚以为,欺骗群众,仍然是官僚主义的严重表现!
这三个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一个官僚主义在作祟。只有克服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欺骗群众的作风才能得以克服和解决;也只有克服了官僚主义,我们的领导干部才可能从官话、大话、假话、套话中解放出来。
2006年7月,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这个《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出台,有望能使广大领导干部真正从官话、大话、假话、套话中彻底解放出来,清除垃圾话语,养成良好的讲话风。
近年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取得一定效果,不少会议的时间短了,质量高了,主要在于领导们的讲话重点突出了,短小精悍了——平常爱说的无实在意义的“定状补”已基本被隔离在“主谓宾”之外了。希望这个作风能保持永远,让领导们彻彻底底冲破陈腐的话语圈套,多干些事实。
让领导干部从官话、大话、假话、套话中解放出来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