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这个习惯是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养成的。只是当时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都与今天是无法相比的。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能靠图书馆来达成读书的愿望。而即使是图书馆,在当时并不发达的出版业,也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读书欲。
随着出版业和图书零售业的迅速发展,读书渐渐变成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不断改善的印刷质量和不断丰富的图书种类让我们读书的体验越来越美妙。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阅读体验在不断地改变和改善着。电子阅读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品位,已经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并驾齐驱,甚至有超过书本阅读的趋势。提起电子书,或许很多人马上想到能在mp3、游戏机上阅读的各种格式的电子文本,但无论是mp3还是游戏机,都不具备成为一个专业的电子阅读器的条件。对于电子阅读器,可能很多人会持观望态度。毕竟,千百年来,继竹筒和丝帛之后,纸质的阅读方式一直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小说,都脱离不开传统的纸张介质,人们也已经习惯在翻页的哗哗声中享受阅读。但是,如果真正细究起来,传统纸质阅读的不足在信息时代已经开始凸现:传统的纸介质比较笨重,不方便携带,容易损坏,不符合现代人追求轻松简洁的快餐式生活文化的潮流。
电子阅读器的出现,首先将人们从纸张中解放出来。下一步,电子阅读器所要做的,除了在本身硬件方面的进化之外,就是摆脱对计算机的依赖和固定网络的束缚,从而像手机一样,让读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任何想要的内容。
一种新生事物,必然会面临传统对手的竞争。电子阅读器的面世意味着阅读的愉悦和长达550年的印刷正在分离。的确,实体图书正在消亡的说法让将其与文化划等号的人们惶恐不安,那一天如果真到来的话,不仅会让“著述等身”变得无据可靠,也会让那些依靠目前出版结构生存的人们感到担心。不过,电子阅读方式的文明和砍树造纸的文明相比,哪个更符合未来的趋势,似乎已经一目了然。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就像数码相机与胶片相机,从便捷性、环保性上来说,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是必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胶片相机彻底消失。同样的道理,一旦人们大量通过屏幕阅读,图书也不会彻底消失,而是可以另辟蹊径去表达工艺和设计,进而成为一种艺术和值得收藏的东西。
从目前看来,阻挡我国出版界全面拥抱电子书时代的最大障碍,也许依然是出版社与电子阅读器技术商的利益分配问题。在国外,出版社与电子阅读器技术商一般联合组成出版集团。而在我国,出版社和电子阅读器技术商之间相互独立,技术商只提供软件,内容需要从出版社购买,双方能否进行资源整合与合作成为巨大挑战。只有先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中国的电子阅读市场才有可能发展壮大。
正拉开序幕的3G给电子书创造了机会。大唐电信AirPaper50T是第一款由运营商牵头打造内容平台的电子书,凭借中国移动强大的后台优势,既能满足内容的丰富完整、及时更新,又避免了电子书无法回避的尴尬的版权问题。前不久,中移动在“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签约仪式”上现场展示了大唐电信的TD电子阅读器AirPaper50T的样机,标志着中国3G电子阅读时代的开启。相对于2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3G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这就使得一本书的传递能够在瞬间完成,也只有这样,电子阅读器才有可能像手机一样,随时随地接受内容。在3G网络的支持下,电子阅读器可以自动、实时地接收来自报纸、杂志等的内容,而用户在清晨醒来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发现最新鲜的资讯,早已储存在电子阅读器中等待用户的时候,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便捷体验呢?随着3G网络在全球的稳步推进,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太久的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