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南北 营盘变通途
本报记者 刘长杰 营口报道
辽宁滨海大道的重要节点——辽河特大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目前,全桥已完成投资5.1亿元,占总投资10.62亿元的48%。其中完成:桩基826根,占总量99.6%;承台134座,占总量87%;墩身45座,占总量29%;主塔17节段,占总量28%。“这是辽宁公路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辽河特大桥项目总经理杨昊向本报记者表示,大桥将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辽河口两岸的行车所需时间将由现在的1小时缩短为5分钟。
“东北第一桥”
辽河特大桥是滨海大道营口至盘锦之间跨越辽河口的关键工程,起于营口市新兴大街以北,南与营口滨海公路对接,北与盘锦滨海公路对接。
特大桥路线全长4440米,其中,桥梁全长3326米,主桥长866米,宽33米,主跨为436米,采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方案;大桥高45米,可允许万吨级海轮杂货船通过;大桥两城市侧引桥长均为1230米,引桥宽30米。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设计时速为8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大桥建设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打基础,2009年上台阶,2010年结硕果。”杨昊介绍说,今年是大桥建设的关键之年,主塔封顶、钢箱梁架设,时间紧,任务重。
辽河特大桥是辽宁公路桥梁建设史上跨越性的工程,作为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桥位处于近海洋、冻融环境及地震带,主墩基础施工技术复杂,对桥梁结构的防腐蚀、抗冻融及抗震等性能要求高,施工控制难度大。大桥无论从建设规模、建设难度,还是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在辽宁公路桥梁建设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在东北地区也是绝无仅有的,是当之无愧的“东北第一桥”。
营盘两市“零”距离
在辽河入海口,河的南岸是营口市百年老城区,北岸是规划建设中的盘锦辽滨水城。受辽河分隔,营口市区西部没有出入口,盘锦东部出入口也是临河止步,特别是随着两市临河、临海产业基地的建立,大型重载车辆的增多,致使营、盘两市市区交通拥挤,出入困难,两岸交通不便。
来自营口市辽河渡口运输站的统计数据表明,现在每天乘坐渡轮往返于辽河两岸的人有三四千人次之多。
辽河特大桥的建立,将改变两市交通难的百年历史,完善营、盘两市路网布局,便于与干线公路连接,缓解交通压力,方便两岸居民出行。以往两岸虽仅一河之隔,但绕行距离较远,以桥梁起终点计算,原来绕行总计里程约56公里,大约要1小时左右。而大桥建成通车后,只需不到5分钟时间即可到达对岸。
与此同时,辽河特大桥的建设也将极大地拉近营口和盘锦的港口空间距离,对整合两市港口资源,扩大港口辐射能力,促进港口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营、盘两市临港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如果说1443公里的滨海大道是连接辽宁沿海经济带“一核、一轴、两翼”的一条纽带,那么辽河特大桥就是连通“一轴”所包含的营口、盘锦两市滨海道路建设的关键节点。辽河特大桥及两市滨海公路的建成,将打通盘锦市的东出口、营口市城区的西出口,实现两市“零”距离沟通,这将极大地促进营、盘两市地区间的流通与资源整合,推进两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强化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为发表于20090731时代商报“辽宁沿海千里行”系列报道专栏的第八篇报道原文,发表时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