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间谍”不容易


 看家“间谍”不容易

  柏文学

  河南南阳一位市民王清,向南阳市上至市政府下至一个区的蔬菜办公室共181个行政部门,提交7项政府信息公开书面申请。结果申请不但没有实质性回复,他更是被有些单位怀疑是间谍。(大河网8月3日)

  曾听前国家审计长说过,审计人员是国家公共财富的“看家狗”。可是审计风暴从来没有引起问责风暴,问责风暴也没有抑制住违规风暴。审计“两难困境”和“问责幻象”足以说明“看家”之难。体制内“看家”难,体制外“看家”也未必容易。一个国家公民王清,仅仅想“看看”县级南阳市这个相对国家来说的“小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家底没看到,反而被公仆们认为是“间谍”。

  我们早就懂得,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改变自己的命运,都靠我们自己。然而像王清那样自觉做国家主人的公民凤毛麟角,包括笔者自己在内,要么等候别人争取权利后自己坐享其成,要么认为个人的努力将会徒劳无功反而引火烧设自找麻烦。王清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响当当的国家公民,是一个具有崇高荣誉感的国家主人。可是我们和王清不一样,我们还不是自觉的国家公民,还不是觉醒的国家主人,或者只是羞羞答答的国家公民,掉下鸡蛋害怕打破头的国家主人,或者是狡猾的市民。

  事实上,任何一个台阶的社会和谐,都是长期而艰难地争取得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锅里可以烤馅饼。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颁布一年多,至今还是没有烤熟的“馅饼”。应当相信,终有一天,会是香喷喷的大众享受到的“馅饼”。但是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的自发过程,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为过程。当众人还不愿意或者还没有条件拾柴的时候,少数先行者就要做出巨大的牺牲,甚至生命的代价。

  王清自2003年起,开始介入公益诉讼,常为某一件侵害公民权利之事,四处奔波。曾在一年多时间内,接连打了一二十个官司,有通信、消费霸王条款方面的,还有社会上一些看不惯的事等,涉及面很广,都与大众利益或者公共利益有关。我们知道打官司是要花钱的,王清打这么多公益诉讼官司,实际上就是对大众利益的捐献,而且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另一类代表。我们想学还不容易,还需要资金支持;有资金的,还需要理念支持;有理念的,还需要勇气支持。

  这次王清被称为“间谍”,是他向南阳市上至市政府下至一个区的蔬菜办公室,共181个行政部门递交了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2007年、2008年,对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以及职务消费、公款报销、公务接待、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车辆费、固定资产购置费,购买小汽车费用、公款出国等具体信息。为此他花费了半年的工作收入,还经常熬夜到凌晨3点,写行政复议或起诉书,搜集证据和材料。

  王清为搜集单位地址,整整忙了两个星期;把申请书一封一封挂号寄出,又费了整整两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从收到申请书当天算起,15天内被申请单位就要给出答复,结果只有18家单位履行。再通过投诉、申请行政复议、打官司等途径,终于收齐了181家政府单位的回复,然而没有一家回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和申请人王清的要求。可以想象,在作假横行的时代,信息公开和财产申报可能也逃不脱作假的陷阱。

  王清已经告诉我们:做主人不容易,“看家”不容易!因为王清只有一个。因为我们还不是王清。

  《河南小伙要求政府公开公款消费被当间谍》

  http://news.163.com/09/0803/08/5FPFN6NO000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