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秋


      北京的秋来得干净利落,一觉醒来,感觉浑身酥凉,习习然,大气层被拉伸。
      在北边待了一段时间,渐而心情也随着北方而分明。这些城市,忽而低抑沉郁,忽而叹气达天,四季的分明能让人在感官上体会生活的高低起伏,也就能适时变换自身状态和心情,去演绎舞台的节奏。难怪自古以来,政治中心多在北方,因为它会叫人识相,既指天象、亦观人相,如不识相,不按规律走,人不收拾你,天也会让你折腾。
      昨日,故宫东侧,拐入南池子,消失在寂静胡同,寻觅幽静的普渡寺,据友人介绍,此乃前多尔衮王府。我依着围栏,望眼石间杂草顺势而起的宫殿,庄严稳健,堂堂而开,几百年后阳光下,依旧能想象摄政王府凌驾于紫禁城的高势和威严。
      普渡寺前巷、东巷和西巷围着豪华的四合院,对比故宫的喧嚣,这里倒是树荫成片,定然岿然。很难想象市中心、全球眼光的聚集地周围,有如此安静的一处地方。仿佛北方的天气,立秋后,忽而华丽转身,热闹拐进胡同小巷,也就随树影,轻风吹散。
      北京的胡同有极强的喧嚣缓冲力和容纳度,星星点点,平常人家里,仿佛低檐下老人的笑谈,提炼了一切的外界关注的要义。看风景的人,和风景里的人,角色置换,谁也分不清谁,于是心里冒出一句,大隐隐于市。
      友人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四合院,门推开,四户相对,共同拥拢着一块方形的天,典型的四合院构建,对外门墙,对内阁窗,锁得住的秘密,锁不住的天。
      院子里面安静平和,友人将办公室置于此,融入民宅,滤去些许商业味儿,无论对于老板还是员工,都是一种淡然的享受,让人羡慕。友人仍保留潮汕习惯,办公地儿置了一个大茶几,茶具一应俱全,古式木家具,墙上挂着金色木蟠龙,窗几明亮,空间温暖惬意,许多韵味。
      这个初秋的上午,话题和生活点滴化为茶点,熟悉的福建铁观音和友人的经历一起,沁入心里,不断受益,也几多感慨。人之成长,顺道顺势,天赋加努力,心态加悟性,不亘的规则。平和不是成功,但成功需要一种放任的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的周遭多有诱惑和浮躁,快行道多了,人行道就少了,欲望的膨胀如快行道,能力事业的作为如人行道,往往,我们所能承受的步伐,不堪车轮的履碾。我们都想跑得快,但也往往失去了回头和旁顾的遐思。
      我们赞赏每一个华丽的转身,也扼腕华丽背后仍有无限的憧憬。可能,夏天丰盛饱满之时,迎来秋的萧瑟,不是残酷;也可能,夏花如阳光灿烂时,低头一瞬,未必意味终止。所以,每当心想,总会豁然,每当如事,总也浮躁。生活在历练,我此刻的想法,是想随夏而去,继而为秋,四季更迭,人的路,螺旋向上,始于循环高于循环,命运,总是落堕人的狭义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