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反思与自我批评
关键词:完美主义 心理分析 实用主义 管理 自我批评
经常有朋友请本人帮助做方案,本人虽然承蒙被信任而感激,但大部分时候都遗憾地表示,因为在具体他(她)的基础与承受力、资源与需求,团队水准以及协作的默契程度,潜在合作伙伴的关系密切程度,以及所需要动用的成本投入等方面,我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也是白做,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耽误他(她)的正经事。
我善意地表示,“不如你先做出能够充分体现你的意思的基本文件,我再给你补充、校对、润色,完善”。并开玩笑地说,千万不要让完美主义者在前端打拼,那只会耽误事。
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本人都不由得开始做自我批评,并会逐渐强化一种思维惯性,深入考虑关于完美主义者的话题。随后看自己以往的很多方案和文字,感觉以往自己太注重思考与文笔,却犯了完美主义者的错误。
坦率地说,像本人这样的完美主义者,总是有许多焦虑的感觉,甚至自己写过的那些东西,在写完之后也来不及“反刍”,甚至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话、写了什么文字都经常难以有时间去回想。倒是那些有意无意跑进来看我的文章的朋友们,或许字里行间的只言片语能够带给他们启发,并对他们在避免损失与追求利益方面更有价值。
在过去的那些年,本人见过太多以咨询师、专家顾问创业做公司,那些工作室型的公司虽然很注重自身专业的审慎形象,但大体都不是很容易做大。
许多情况下都是一拍脑袋立项做方案、再拍脑袋就有了新创意,经常是把前边的方案推倒重来,然后再不断地加入更多的新内容,增加新内容的同时,他自己的欲望也在膨胀。最终却难免被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拌住手脚。
在膨胀的过程中,在权威的领导看来,下属都是“小字辈”,经验与水平都不如我,还拿我的钱,假如再不服我的管,不听我的话,就太说不过去了。
下属则惮于所面对的专家兼领导的权威,虽然有来自市场的不同意见也不敢提,他们更多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唯唯诺诺,或者是事不关己的曲意逢迎的屈从心态。而那些“小字辈”,不管是从糊口混日子的角度,还是从虚心学习的角度,或者是从被管理者应该有的姿态与身份要求的角度,对上层提出的一切东西不要说提出反对意见,就是提出有益的补充都要讲究技巧,否则,轻则遭到同事们的耻笑,重则遭遇被开除辞退的境地。
虽然并非每个专家型的领导都如此“小心眼”,但至少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主流。
完美主义者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完美主义者做老师会是很负责的,做编辑也会比较胜任的,最护理工作更是无微不至的,做设计与框架也有别人难以媲美的优势,做律师与会计师也将一定是无懈可击的。完美主义者是需要以老师、编辑、专门挑错者的身份出现的。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不管做什么,完美主义者都既不适合做决策者,更不适合做执行者。更不适合做策划人,也不适合做业务的。
虽然彼此都很清楚,完美主义者对待事情,其实不需要酣畅淋漓,只要点到为止即可。但先天性格与后天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完美主义者一定要能够知人、用人、容人、选拔人,需要从效率出发,始终关注效率和阶段性的成果,放手让别人去做,多给别人提供一些资源和机会,才能够对事情的进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至于荒废。因此以完美主义为主导的机构,一定要有比较合理的团队构成,才能够优势互补,共同实现成功。
完美主义者看的多了,必须要去做的是抓核心与主要矛盾,更需要的是点到为止,不要抓住细节不放。
真正的变通是需要现实主义者与实用主义者来实现的。
其实从实用主义者的角度考虑,不理性、考虑问题不周全又怎么样了?
乱哄哄地热闹场面比煞有介事的正襟危坐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好评,至少是比较生活化、在现实世界中活色声香,而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与标本。
实用主义者认为,只要去做,不要管原因,更不要去设计结果。哪怕开始呈现的东西拿不出手,即使只像个样子而没有照顾到细节,都要先去做。当你去做的时候,也是需要少动脑,多动手的。
毕竟现实生活不需要那么多无懈可击,甚至更需要的是千疮百孔。
虽然完美的东西总是带给人美感,但真正可以引发群体性的成就感的恰恰是缺憾,完美的东西是不会有太多的观众的。相反,有缺憾的东西却会更容易受到关注,而且受到关注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升值的过程。
完美主义者在很多时候会表现出心理学上的强迫症。比如对行为举止的细节追求,比如对视觉识别系统的色彩追求,比如对策划文案与文章的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错误。
从潜在的心理因素分析,完美主义并非缺点,而是一种过分的求全责备的心态,那就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匠心,是一种自我欣赏,也是自惭形愧,更是一种面向市场的无奈与自卑。
完美主义者是很容易拖整个团队的后腿的。特别是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花太长的时间来进行团队培训,要全体成员步调一致,再让每个人的行为标准化、统一化。完美主义者是需要学习不操心的,否则谁都会有一种疲于奔命,去学习如何完美而不是如何去执行并向前冲的习惯的。
完美主义者是匠,所雕琢的是艺术品,但再精美的艺术品也是留给后人去把玩,而不是在现世就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去的。你需要的仅仅是相对完善与貌似专业,不要奢望成为后世传播的经典案例。
其实这依然是个协作的问题,不要让自己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既然完美主义是追求厚度,就不能涉及面太宽,更不能把战线拉得太长。
治疗完美主义者的强迫症,需要“多管齐下”。
首先、在背后要有实用主义的支撑,而且出现矛盾时,要无条件地让位于实用主义;
其次、注重目标的价值。在策划的时候要有清晰的阶段性目标作为硬性目标,而目标就需要量化,需要有时间的制约。目标是铁的纪律,必须要由实用主义者来执行,谁都不能违抗,目的就是不要让完美主义者的求全责备成为主导并阻碍事情进展的因素与借口。没有按时完成就等于没有按量完成。
第三,完美主义者不要孤芳自赏,从全局性、前瞻性的角度去思维、去决策;从容易执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标准来起草各种方案;基层不要玩文字游戏、不绕弯子、不出车轱辘话、不卖弄、不孤芳自赏。
第四、完美主义者实现的是自己的梦想,所以同时就要损失自己的利益。虚无的梦想总是要让位于现实的利益。只有先放弃之后才能够得到。这也是成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现实是大地,是实实在在的根基;理想是天空;是自由飘荡的空气,完美的空气不能离开现实的空间。
现实的东西一定是残缺的,不完善的。
我不完美,我很开心。现实不需要太艺术。
即使是最熟悉的朋友,拉得近了看得久了,都会成为陌生人。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