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面临五大挑战


  货币政策面临五大挑战

  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应坚持“适度宽松”的既定方针,但随着货币信贷猛增,资产价格泡沫风险、远期通胀风险、不良资产风险也开始形成,下半年货币政策将面临五大主要挑战。 正是这些挑战将会引发货币政策调整。

      第一,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虽然美日欧等主要国家经济开始好转,但能否持续还难以预料,尤其是就业状况仍在恶化。我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内需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还存在疑问。从投资情况看,目前投资增长主要靠政府拉动,民间投资总体跟进不足。从消费情况来看,虽然有政府的政策刺激,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居民就业与收入预期降低,消费意愿有所下降。

      第二,部分信贷流入股市、房市,引发资产价格“再膨胀”。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与GDP的比例高达0.53,而往年这一比例一直稳定在0.1-0.2之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为1992年以来同期最低增速。目前较低水平的经济增长并不需要、也无法吸纳如此多的信贷资金,这就难免令人怀疑有部分信贷资金已流入资产市场。今年以来,房市和股市“量价齐升”的表现,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各国央行“开动印钞机”,激起通胀预期,带来远期通胀风险。不管以何种方式寻求货币扩张,全球范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已经激起了通胀预期。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央行选择“开动印钞机”来维持极度宽松的银根和充裕的流动性,陆续采取了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样,我国也通过猛增信贷来达到“保增长、防通缩”的目的。

   第四,信贷扩张过猛,催生不良资产反弹之忧。在充分肯定贷款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贷款高增长带来的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下,商业银行能否进行审慎的风险评估令人担心。除了可能的坏账风险外,上半年贷款投放仍然存在长期化、集中化、大项目化的倾向,信贷集中度过高,银行信贷行为高度趋同,信贷风险在加大。

   第五,外汇储备先抑后扬,国际游资流动活跃。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仅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462亿美元。如果用新增外汇储备与同期贸易顺差和新增FDI的差值来简单匡算国际游资的变动,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规模要低于同期贸易顺差和FDI之和766亿美元。无论从外汇储备的增长看,还是简单匡算的游资变动看,今年一季度国际游资均呈现抽逃迹象。

 关注宏观调控掌握经济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