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业中5S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事情,因为5S管理体系,是一个基础的体系,许多其他管理系统的导入都需要其做为基础。它不仅是现场管理的重要武器,也是一个人个人修养的重要武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其推行的方法论也是众说纷纭。各家有各家的理。但大多都是模仿日本,而且只有其行而无其意!接下来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5S,我们追其源,他是来自我们中国文化中一个“修”字中的一个元素。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讲个人修养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中国讲究“四维不张,国将亡已”。何为四维,“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要潜心修炼,即关乎修养的问题。中国文化中关于修养的方法,也是众多的。但最为推崇的就是“修齐治平”四字。其完整的讲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非常有逻辑顺序的。我们必须按着这样一套逻辑去走,如果刻意断章取义,那终将是欺骗了自己。关于它到底是个怎样的用处我会在接下来的文字里进行想尽说明。我们继续这个源头的寻找。在身修中,它又是由许多体系构成的,在这些体系中又包含了许多的元素。我们不去多说其他,只说这个5S。在中国有句古训,是这么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扫就是5S的中国版本。这是中国由古传下来的美德,和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但在中国文化里,它只有一个字。我们从小都耳濡目染,可我们却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当然这中间是有许许多多的原因的,不去敖述。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中将四个字,微言大义。什么意思呢?话简单,但道理深刻,你自己去慢慢体会。中国人不讲究把事情说的透彻见底,这很好,为什么呢?因为,许多的事情需要你去体会的,如果只是别人告诉你,你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你不能感悟到其中的精妙,因此便不会如此刻骨铭心。我们返过头来继续这个扫字,我了解到的,在汉朝的时候,日本已经和中国有外交,他们国家的许多的文化都是从中国传去的,而且许多的知识并不系统,很零散。当然我们知道,日本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修养的民族,当然这个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扫字对其影响更是巨大,尤其因为其自然环境决定的许多因素,导致这个扫字的作用更是巨大。我在我的另外一篇文章“浅谈丰田管理”中提到过,日本是一个能将一件事情精细化到极致的国家。很多的问题,他们一定会研究到最底层,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加清晰的理解,运用。其他的不说,就这个扫字,他们给出了更精细的分层,甚至于流程化了。他们的理解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不但是更精细化的定义,而且是创新性的解释。为全世界所叹为观止,所运用。但,在许多的企业中推行却是如此的困难。为什么呢?问题就在于日本人的这种理解方式上,他们更精细化的理解,而且做到了很好,原因是他们国家的众多因素所决定(在“浅谈丰田管理”中我有提到)。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环境。其核心问题,就是他的这种理解,扫出了”扫”字的魂,这个魂才是扫的精髓。为什么叫微言大义,为什么要去体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整天把5S当作工具去用,甚至不去思考,就是觉得他好,就是要去用它。但在推行中却是困难重重,火气连天,疑虑满脑。这就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推行的方法问题上。中国经历了这么长久的时间,都无法把这些传统的美德灌输给所有的华夏子孙,更何况我们的企业,如果我们不采用更创新的方法,那5S最终也只能是徒有其表。我认为最主要就是严格管控,并使其更加透彻的理解,再者就是持续性。我们都知道在部队上,他们是不用去刻意去管控内务(类似于5S)。只需要日常的检查而已,但为什么他们能做好呢,荣誉感,与严格的制度使然。接下来我就系统的讲如何推行5S。
5S的推行重点在人,而人的重点的心。心变了,什么都会变。所以我们的重点是在如何改变他们的心智。人心如野牛,我们看看别人是如何驯服野牛的。有诗十首为证。
第一首:生狞头角怒咆哮, 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 谁知步步犯嘉苗。这是在讲,一头生性暴躁的野牛的情景,在路上横冲直闯,跑到人家的麦田里乱踩乱啃麦苗。这里面道出两个问题,第一,一头无法管束,暴躁的牛。第二,侵犯别人的麦田。这个和推行5S最初的情况是一样的,大家都是无知的,什么5S,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随我的性,做我的事。因此认识问题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步:无论别人如何论说,我们首先要认清我们自己的问题,对我们自己的问题进行精确的描述,与定义。
第二首诗:我有芒绳蓦鼻穿, 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冶, 犹得山童尽力牵。
这首诗讲的是,牧童用绳子穿过牛鼻子,牵着他,如果牛奔走乱跑,他就拉,甚至用鞭子抽打。牛的这种野性太难调理了,所以牧童要经常使劲的去拽拉,鞭打。这首诗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不需要告诉牛,你不能乱跑,踩踏别人的庄家。我需要的就是牵着你,做错了我就鞭打。从推行5S来说,也是此道理,这是一定要推行的,我现在给你讲的再明白,你都会从内心反驳,因为与你习惯是不相投了。因此我只要去做就好了。
第二步:针对问题描述,制定执行步骤。由为重要的是制定管控制度。甚至和KPI结合,赏罚分明,绝不姑息。
第三首诗:渐调渐伏息奔驰, 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 牧童终日自忘疲。
第四首诗:日久功深始转头, 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求肯全相许, 犹把芒绳日系留。
这首是在讲,经过初步的调理,它已经能跟随牧童其后,但牧童还是手把草绳,终日里要不记疲劳的牵引。在有些时候,牛还是会转头看田野,但狂野的性情却稍有缓和,但牧童还是把草绳要系住。这就是怕牛再次跑掉,如果,不去坚持,让牛跑掉,那再次的驯服将是难上加难。从推行5S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因为初步的严格制度下,取得了一些微小的效果,就放松,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越要不能松懈。因为你此刻的松懈,就会侧面告诉你的职员,你推行的信念并不是那么坚强。因此失败也就会紧随而来。你要想再次推行的时候,那你的难度就会比第一次更加困难。
第三步:加强管控制度,决不松懈,甚至于在推行初期过后,要比初期更加的严格管控。
第五首诗:绿杨阴下古溪边, 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 牧童归去不须牵。
第六首诗:露地安眠意自如, 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章稳坐青松下, 一曲升平乐有余
第七首诗:柳岸春波夕照间, 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飧渴饮随时过, 石上山童睡正浓。
第五首讲的是,牛在调训到现在的程度,已经而已不用绳索牵引,但还需牧童,在旁边照看。第六,第七首讲的是牧童已经可以在放牛的时候稳坐树下乘凉,到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回家吃饭,不需要将牛牵回家了。但还需时不时的去看看。在推行5S的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是没必要像之前那么严格,那么的步步紧随。但制度是绝对的不能废掉。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时不时的对其监督,而不需要像之前那样紧紧跟随。
第四步:进一步管制,但需要其主动而为,而不要再过于强硬的管制。但制度不能废,出任何问题依然按制度管制。
第八首诗: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过, 白云明月任西东。
第九首诗:牛儿无处牧童闲, 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 归来犹有一重关。
第十首诗:人牛不见了无踪, 明月光寒万里空。 若问其中端是意? 野花芳草自丛丛。
这几首表述的意思就是,在经过这长期的调叫,管制,和中期的不断监管,牛的野性已经被驯服,就算你把它放到野外不管,也不会跑到其他人的田野里。在推行5S到了这个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牛驯服到这个时期,可以不去管,是因为,他的野性被驯服掉了,或者从更高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牛体悟了。而推行5S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这么大意,我们虽然表面上能看到他们被管制了,但内心是屈服还是体悟我们不知道,为了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阶段我们就要做很多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第五步:5S知识全面培训,使所有人从心体悟,使其根深蒂固。
第六部:坚持到底。不因任何原因而废除。
这整个过程,和传统的5S推行可能存在差异。传统的方法重点放在了其本身,而忽视人和环境这个重要因素。而这个方法的重点就是在改变人,而改变人的方法,在中国文化里有很多的方法。之所以用牛做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是因为人心里的欲望就和野牛是一样的,我们采用说教的方法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只要采用特殊的方法策略来战胜人心里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