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定律:一个人在完全的动之中,会产生完全的无我,进而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完全的动之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身体的动。运动员在赛场上,身体的运动,就是出于一种完全的动之中。这时,他的所有肌肉,所有神经,所有的能量都集中一点,就是达成目标,冲向终点。你想想,如果他一边运动着,一边在想:昨天晚上,那个黑人小姐按摩的太差劲了,今天,一定要找一个白人小姐试一试。他这样想着,心猿意马,会发挥巨大的能量,达成终点吗?
人是感性的动物,需要不断的享受快乐,远离痛苦。什么时候,你最快乐,那就是你在完全的动之中去享受。跳舞的时候,随着音乐,和着节拍,你翩翩起舞,尽情的陶醉,就仿佛你整个人都融入在音乐里面,融入在舞蹈里面了。这时的你,就是完全的动之中,就是快乐的。
你跳完了,我问你,你是怎么跳的,那么优美,那么妙不可言,你能说清楚吗?你能描述出来吗?你说不清楚,因为那时,你已经无我了,你只有音乐。运动员取得了冠军,你问他,你是怎么跑的,你是怎么跳的,他也说不清楚,因为那时,他已经无我了,他只有目标。人的关注力是有限度的,你关注的事情越多,你的精力就越分散,你照顾方方面面,可你其实哪一方面也照顾不好。
动之中的第二层意思,是指思维的动,也就是你的关注力。你总是抱怨准客户太狡猾了,一点私人信息也不透露,你只能靠猜测。可是,你想一想,在与准客户沟通的时候,你是不是全身心的关注,是不是一心二用了。你可能一边听人家说话,一边在想,这笔单子太客观了,上了就会有很大的一笔佣金。你可能早已在心里,为准客户下了结论,那个熊样,还大言不惭的说什么懂保险呢。你心不在焉,你只关注自己的需求,人家会看不出来吗?相由心生,人家看得出来,还会给你透露私人信息吗?你没有关注,就会删除过滤信息,就会只言片语,一知半解,你由此,形成的计划书就不具备说服别人的资质。
什么是关注,其实,人的感官反应,是下意识的,是不受意志力控制的。我的眼睛看到了你的肢体,耳朵听到了你的语言,喜不喜欢你,也许几秒钟就决定了。因为那是下意识反应。可是,我还有意识反应,也就是左脑的理性反应。假设,我看到你的一瞬间,脑子里面正在思考另一件事情,正在集中精力的关注另外一个人,那么,即便我感觉喜欢你,也只是一霎那,一闪而过,我就又回到了原来的关注点上了。你就成了我的一个过客。因为,感官反应虽然要比理性反应快0.2秒,但决定是否关注,是否停下来,却是在0.2秒之后的理性反应之后做出的。
你的属员可怜巴巴的求助你,有一笔大单,你不帮忙的话就黄了。这时,你看到属员求助的一霎那,也有一种想立刻冲上去帮她摆平的感觉,可是这种感觉只是一霎那,只是你的下意识反应。因为,0.2秒之后,你正在关注的不是属员,还是另外一件事。是你的一个大客户,是你的一笔大单。你的左脑理性思考后的结果就是别顾此失彼,赶快走开。于是,你就满脸堆着笑,说一些不冷不热,不疼不痒的空话大话。其实,过后你是很过意不去的,很内疚的,你不是有意而为的。可是,你又不能直言相告,因为你的属员会说你自私,会说你是寄生虫,你就在这样的内疚之中反复的煎熬着自己,你就感觉心累。
关注,就是你有了感觉之后,你的左脑也同样打开了通路,这时,外界的刺激就被编译成信息,源源不断的输入左脑,与储存在那里的,你过去的经验或者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你再反馈出来的就是你的助人行为。这一切,不是靠奖罚制度,更不是靠话术,就可以改变的。这是人的大脑活动,是有科学道理的。
关注别人,是一种技能,是你的感官反应和理性思维的和谐统一,也是移情的第一要点。培训,可以改变人的认知,也就是,原来你不懂的东西,找出主题,一场原因分析培训,就可以让你弄明白,就可以改变你的认知。你的认知改变了,情绪就改变了,你的行为也就随之做出了改变。你认识到了关注的重要性,在与准客户交谈时,在属员求助时,你才会用意识控制左脑的理性思维,使理性的左脑和感官反应达成一致,你才会形成一种关注别人的状态。
动之中关注客户,关注属员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