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大西北
——“大漠秘境”阿拉善见闻随笔
终于到了祖国的大西北,飞机到达银川上空,机上广播提示,银川地面温度14摄氏度,回想中途西安停留时同样机上广播西安地面温度23摄氏度,再对比杭州起飞时32摄氏度可明显感到祖国大陆东西纵深的极大温差,经过两度徘徊,穿过漫天的大雾,地面建筑和河网渐渐清晰,飞机终于降落在银川河东机场。下了飞机,走出机场,下午三点左右,外面正下着小雨,不大的风凌乱的吹着,冻的人瑟瑟发抖,所有人都裹着外套,相比只穿件短袖衬衫的我显的愈加孤零,由于对这里的温度预计不足来时没带外套,提着行李,冷风凉雨中不停打着寒颤。几个小时下来从祖国的东部赶到西部,这次真正体验了一日内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也对13℃的气温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赶紧钻进机场大巴,得瑟着寻找一点庇护,尽量减少一点身体热量的损失。大巴几经蜿曲在平直的道路上向银川市区行驶,道路两旁树木荫翳,沿途数个楼盘高炮一闪而过,四十分钟后,经过城市收费站,一块巨大的牌子横在眼前——“塞上江南”,这也许就是对银川这块西部宝地的誉称吧!进入市区,街道上车人喧嚣,建筑没有南方城市那种遮天蔽日的感觉,湿滑的道路和来去匆匆穿着严实的人流让你明显感觉到这里明显秋意已浓,这里就是西北边塞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显然没有东部大城市那样的繁华和江南的繁茂,而“塞上江南”也许只是对西部边塞有这样一个相对比较秀气的城市的美称了。
大巴到达市中心国航大厦,这边前来接我们的车已等在门外,外面依旧是秋风萧瑟,冷雨袭人的感觉,公司领导一起钻入小车,开始继续向西向我们的目的地——内蒙古阿拉善盟进发。沿途与接我们的司机师傅攀谈了解到,阿拉善盟为内蒙古最西南的部分,盟相当于我们其他区域的市的概念,含阿拉善盟左旗、右旗和额济那旗,主要为蒙、满、汉、回四个民族,额济那旗则主要是清朝时的土尔扈特族的后裔,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东归英雄》这部历史电影。整个阿拉善盟幅员辽阔,有27万平方公里左右,而人口稀少,仅有20万左右,俨然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二十分钟后,汽车逐渐驶出银川,周围的景象也开始变的有所不同:树木、农田都逐渐消失,空旷的视野里仅有汽车行驶的水泥道路平直的伸向远方,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空地和高低不平的沙土墩,稀稀拉拉点缀着一墩墩仙人球似的野草,搭衬在灰黑色碎石混杂的土地上显得毫无生机。大约四十分钟后,道路坡地逐渐增加,海拔逐渐升高,烟雾笼罩得能见度仅有二十米左右,汽车只能减速慢行,这时才隐约看到两旁山峰叠嶂,漂浮在山腰谷地里的雾烟把隐约可见的山峰装饰的如仙境一般,打开车窗,雾罩已铺了满地,伸手触摸着触手可及轻纱般掠过的薄雾如同自己也似一个得道遨游仙山的仙人腾云驾雾在山涧间穿行……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就是贺兰山,当初民族英雄抗击外虏的地方。霎时,记忆中只存在于辽远的边漠冷峻的镇守祖国边疆的绵延大山居然一下子就在眼前,神游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代名将铿锵的豪言仿似夹杂着他那无坚不摧的金戈铁马声在山谷间幽幽传来,一种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贺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记载和象征了一个民族千古不屈的铮铮铁骨和奋勇征战的不朽情怀,“历史虽去迹犹在,英雄虽枯名不衰”,贺兰山,将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征战历史和不屈的斗志传奇愈传愈浓,永远镇守在祖国的大西北。
汽车慢慢驶下,巍峨的贺兰山被抛在身后,路边一块牌子出现在眼前——“大漠秘境阿拉善”,知道已进入内蒙境内。继续前行,浓雾慢慢减淡消去,道路和视野重新变得清晰,身边偶尔一两辆卡车疾驰而过,视野重新变得开阔,远远望去依然是大片光秃秃的砂土丘陵,没有一户农户和屋舍,只有汽车行驶的水泥路和远处一排消失在深入的低矮架杆电缆让你明白人类文明已深入此处,不再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然而却始终疑惑一路竟不见一丝放牧的迹象,没有成群的牛羊,没有奔跑的骏马,到处空空如也,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地方接近沙漠,干旱缺水,土地上植被贫瘠,不适合植被生长和放牧,历年种植的树木基本都很快死掉了,很难成活,终于明白了这里到处很难见到一棵树木的原因了。
汽车大约行驶了近两个小时,沿途看到月亮湖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阿拉善等标牌,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到了,眼前开始有点城市的感觉,穿过入城收费站,沿着一条平直缓升的道路驶入城区,建筑和人迹开始相对多起来,这就是阿拉善盟盟府所在地阿拉善左旗城市巴彦浩特,一个不大的城市,道路宽敞平直,两旁建筑低矮,基本都是两三层的小楼,道路上车流人流稀少,没有大城市的压抑感,让你感觉城市十分空旷舒适,与东部城市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下车已经是傍晚时分,由于经纬度原因,这里白昼较长,此时依然很明亮,但气温下降,冰凉显得更加袭人,管不了那么多,找个店铺买件外套套上是当务之急。吃过晚饭,办完一些工作上的事,加上一天沿途的疲劳就早早的蜷缩进宾馆了,果然室内的感觉真好,哈哈!
第二天一天忙于处理此行一些工作上的事情,顺便专程找当地小店品尝了西北地方特色,手抓羊肉、卷饼等,由于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小番茄味道果然纯正,在干旱缺水蔬菜稀少的西北大漠,这样一道独特美味也算是让人难以忘怀了;整个城市上午半天都是大雾笼罩,空旷的小城没有一点压抑感,却增加了一丝神秘感,恍若人间仙境。
第三天就是回程了,由于天气转好,视野能见度更好,同样汽车沿原路一路开过,不远处的腾格里沙漠边缘清晰可见,据当地人介绍,之前此处是看不到沙漠的,近些年沙漠在不断扩张,荒漠化在加剧,沙漠已延伸到此地,看来治沙的确是一项严峻的问题。另外,一路又看到了来时雾大没能看到的西夏王元昊陵墓、沿贺兰山明古长城、上游黄河等这些历史遗迹,虽然多没有想象中和宣扬的那么宏伟和张扬,黄河也远没有下游段那样桀骜乖张和咆哮气势,但也算弥补了一点来去匆匆没有时间仔细去领略更多大漠风光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