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仅仅当一个典型来看待,同时作为楼市走势的风标,一直以来它的动向直接影响业内未来的投资决策。在房价一直高涨的情况下,上海顾村板块“公园7号”、浦东周康地区绿洲康城亲水湾等楼盘出现了一些优惠促销行为。这些促销楼盘虽然只是少数,而且力度也并不大,但作为今年春节以来市场罕见的公开促销,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以看成是房价回调的苗头。
我们再看几个比较敏感的区域。
日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了《2009年1~8月深圳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1~8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规模以及价格均同比增幅较大,但进入二季度总体呈现环比“量跌价升”的态势。8月份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回落至36.1万平方米,较前7个月平均水平大降近5成。该报告分析认为,“近期房价的快速上涨已经导致自住需求入市受到很大抑制,房价较快上涨的局面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有望向下调整。”这是深圳房地产官方部门首次预测房地产价格将出现下降。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8月北京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9月份北京房地产交易量有再降可能,据统计,8月北京住宅期房市场成交133.63万平方米,环比下滑10.34%。同时,当月现房交易也大幅下滑37.53%。有新闻报道称,近几个月来北京楼市首次表现供过于求。
房地产是个地域性很强的产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情况。尽管说出现量跌价升的情况,深圳方预测到房价的下降,在同样量跌价涨的情况下,另一敏感地区北京则分析认为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未被波及,因此,房价仍会升温。
地产观察者许子枋认为:
8月是传统的淡季,开发商涨价行为也受到了购房者的需求抵制,需求的减少加上8月份房贷的回落,出现了一个时段的震荡仍属于正常范围。但可以肯定,市场最热销的时候已过去,成交量自7月开始持续下滑,接下来价格也会有相应的松动。只是不同区域,不同开发商松动的时间早晚有别,幅度有别。
但目前制约房价上升的核心政策因素还没有出现,对未来中国的通胀预期也早已透资在上半年的房价上了,何况对中国政府控制未来通胀的能力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市场的房价走势仅会受不同区域的消费文化和消费心理与消费智商影响,出现不同方向的小幅度震荡,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在年前发生的概率不大。
(本文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