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再骂鬼子自觉无聊。揭自己的疮疤炫耀接近无耻。
与其骂别人,不如检讨自己。我就得瑟着检讨一下,说点不怎么着调的话,一家之言,权且听听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7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与918之前惊人相似!
也许有人质疑,今天兵强马壮的中国正出手援救世界金融危机,怎么可能和七十八年前倍受欺凌的旧中国相比?
看看阅兵村里能瞪70分钟不眨眼、朝气蓬勃的我军士兵,试问当今之世界,还有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洋鬼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
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直接的办法还是回头看看78年前的历史。
1、琉球群岛姓了日。
琉球群岛从明朝开始归中国管辖,1854年日本和美国舰队司令打交道时,还明确以官方文件的方式,承认琉球群岛非日本领土。1871年11月,一艘琉球渔船遇飓风,飘到台湾南部,54名水手因同台湾高山族居民发生冲突而被杀,其余活着的由清政府送回琉球。当年日本并未就此问题表态。第二年日本使者到中国换约,假口刚知道此事,到清朝总理衙门交涉,试探清政府对琉球、台湾的态度。总理衙门回答说:“二岛(指琉球、台湾)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这本来说得很好了,偏又画蛇添足地说:“杀人者皆属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这下叫日本抓住个把柄,拿“化外”二字大作文章,说台湾土著的居住地不是中国领土,以此为借口1874年派兵数千进攻台湾。对日本来说,这次行动相当冒险,当时清朝国力强于日本,日军进攻很不顺利。加上酷暑疫病,士气低落。此时日本看到胜算太小,就派了公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争取体面地结束战争。如果此时清朝坚决抗战,日军不仅占不到便宜,被全歼也很有可能。但是清朝以稳定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奉行避战原则,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北京专约》,不仅赔了款,还为日本兼并琉球提供了信心和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使尝到甜头的日本看穿了清朝政府内心的虚弱,为后来的甲午战争点燃了导火索。这个导火索的火苗一直未息,持续燃烧到日本的侵华战争。直到今天,我看依旧在钓鱼岛上燃烧.
2、甲午战争三大原因导致溃败
关于甲午战争胜败的原因。现在中国学者分歧很大。我看并不复杂。在双方实力伯仲之间时,胜利的天平会倒向战争决心坚定,战争体制优化,战争准备充足的一方。上述几项,我看才是清政府根本的败因。
清政府首先败在战争决心上。
鸦片战争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持续了几十年,效果明显。中国在几场维护主权的战争中相继获胜: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击溃法军;刘永福黑旗军打得法国人找不到北。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比较起来,日本在战争初始直至最后阶段,战争决心异常坚定,清政府则一直秉承能不打就不打,能小大就不大打,能议和宁愿牺牲利益的原则,畏首畏尾,一直被日本牵着鼻子走,无论战略还是战术决策,都落后日本一拍。甚至鏖战正酣时,也放掉战机不顾,想着各种方法保全实力,结果实力不仅没保住,还多被敌人堵在屋里胖揍。这样的政府,岂能不败?
其次,清政府败在战争体制上。战争体制最直接的表现是军事指挥体系。清政府派系林立,各派都觐觎军事指挥权,军队的本质是对内重于对外,调动军队首要讲求权力的平衡以策安全,在对外战争中基层指挥员缺乏自主性,这导致战术难以灵活机动。清军指挥员以奴才型的为主,这些靠阿谀奉承戴上官帽的人,根本经不起战火考验,清军指挥官临阵脱逃成为战场上一大风景。相反,日本的军事指挥体系先进而高效。完全是为对外战争准备的。成立于1868年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已经为日本陆军培养了近万名经过严格战术培养的陆军指挥员,这些指挥员使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大幅提升,日军小队以上的军官基本都是科班出身,和以层层裙带关系、老乡关系把持的清军交手,高低立现。
日军各级指挥员的指挥权限不受皇权控制,严格按照条令执行,哪一级的指挥员有哪一级的权限,都规定的清清楚楚。军队机动作战时,指挥权限往往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一点,越现代化越明显。在今天现代化的海战中,几秒钟即可决定胜负,基层指挥员如果需要层层请示,无异于等死。在100多年前,靠马传令的清军,基层指挥员基本没什么机动权,这样的军队,想不败真是很难。
再次,清政府战争准备没做到实处。
清朝建立北洋军,投资不可谓不大,但在一个腐朽的体制下,这些投资虽然换来了巨舰利炮,换来了先进的枪炮制造厂,却并没换来战斗力。清军的战争准备和日本比起来,空泛而无实。清军的指挥员手持现代化武器,却不懂与其相关的战略战术,拎着大刀当扫帚,怎么能好使?1894年甲午战争前正改装生产世界最先进连发毛瑟枪的武汉枪炮厂一场大火,曝露了清政府整个军事体系的无能和腐朽。如此重要的一个工厂,在战争前期丧失了生产能力,令人怀疑是否日本在间谍战中赢了先手。不妨幼稚地想象一下,如果清军1894年装备了连发毛瑟枪,战争结果可能完全相反了。可惜这个想象成不了事实。
3、918是甲午战争的翻版
1931年的918,可以说是甲午战争一个完全的复制品。在日俄战争中取得在东北驻军的日本,其关东军有完全的自主指挥权,虽然全部兵力不足2万,但在屡次试探冒险之后,面对步步后退、一味隐忍的东北军政府及中国政府,终于燃烧起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如果张学良在918的当天就指挥20万东北军全力反击日军,如果蒋介石早做抵制日本侵略的准备,傻瓜才相信日本能在中国烧杀抢掠14年。今天很多学者研究认为,蒋的不抵抗政策是因为战争准备没做好,多少多少个德式师还没装备好,经济还没发展好,实在是自欺欺人。
今天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当年何其相似!
具体的我不想多说了。看看我们的南海,藏南,钓鱼岛等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大家都是聪明人,自己琢磨去。
今天和历史也有不同之处,即现在的中国绝非当年的中国。现在的中国经济腾飞,人民富裕,军事强盛。
我们和历史对照的目的是引以为戒。面对困局,相信今天的人民解放军一定会给历史、给祖国人民、给子孙后代一个完美的答案。
(注:琉球群岛资料来自百度。)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