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金融危机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从2008年第三季度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了美、欧、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并已蔓延全球,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二战后几十年形成的经济结构进行重新审视。那么在金融危机之下,文化产业会是什么情景,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呢?笔者认为,文化产业作为最具成长性产业之一,如何借危机为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我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主要影响
 在金融危机中,以现实购买力支撑的电影、旅游、出版业、艺术品市场等文化产业影响最直接、最明显。自2008年8月之后,美国的影院市场似乎进入了冰冻期,北美票房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一直未能超过3000万美元,与危机显现之前的5000万美元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等。旅游收入大幅下降。到2008年9月止,夏威夷游客数量比2007年下降20%,消费额下降12%,对当地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经济危机导致韩国电视台广告收入减少,目前包括KBS、SBS、MBC等在内的韩国电视台都在考虑实施裁员、停止加薪、降低演员片酬、减少员工福利等措施以应对紧张的经济形势。同样,英国广告市场整体支出同比下降了0.7%。我国文化虽然影响较晚,但2008年末,我国的电视传媒业、娱乐业、艺术品市场就开始感受扑面而来的金融风暴刺骨寒风。北京、广东、四川等多家影视公司或停止投资拍摄,或大幅缩减投资规模,很多影视制作公司已开始收缩资金。也有不少电视剧因投资不到位或投资商撤资而停拍。
 经济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文化产业的不同门类其境遇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经济危机是把“双刃剑”,它冲击或影响了某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潜藏着另一些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旅游产业受到一定影响,数字娱乐业软件和游戏开发有了好机会;高成本的影视制作受到影响,低成本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娱乐消费却有了相对较大的市场。河北省文化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层次较低,大多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普遍受到影响,但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河北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河北文化。具有环京津的区位优势,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河北的文化产业正在融入首都经济文化圈和环渤海经济文化圈,优越的区位优势为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1、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河北省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河北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规模日益增大。先后组建了报业、出版等一大批大型产业集团,成为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一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明确了市场主体地位,发展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明显增强;成功申报了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吴桥杂技文化经营集团、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衡水习三内画有限公司、曲阳宏州大理石厂工艺品有限公司分别被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了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衡水)等16个文化企业为河北省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这些优秀的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更多的文化企业快速发展,使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2、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不能忽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制约着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缺乏文化产业品牌。我省文化产业普遍存在着缺少大产业、高起点的品牌运作,特色文化资源、节庆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等缺少文化品牌的战略策划和运作。三是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上不完善、不配套现象还大量存在。四是资源亟待整合。文化资源整合方面,缺乏统一协调和总体规划,资源潜力尚未挖掘,也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团。五是人才短缺问题。我省文化产业既创作性人才,也缺乏经营管理性人才,这已成为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一个瓶颈问题。
 三、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对策
 1、强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意识。从历史上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过多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如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七十年代末以来的拉美债务危机、斯堪的纳维亚银行业危机、日本房地产泡沫和随后的金融危机、“网络泡沫”、“次贷危机” 等,都为其调整本国经济结构,寻求“新经济”之路提供了良机,也都是其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之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日本、韩国成功实施了“文化立国”战略,有力地促进了日、韩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越是在经济危机之际,越是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之时,各级政府和文化产业本身都应该坚定信心,加大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力度。
 2、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帮扶力度。金融风暴的发生,对以资金依赖型的影视制作业等影响较大,但因经济信息的需求量的猛增,使广播电视业、网络和新闻出版等传媒业面临新的商机。由此看来,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双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关键在于正确地把握和操控。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分类指导、沉着应对。比如,针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政府要出台政策把文化企业融资的担保和再担保机制建立起来,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保障,让处于成长期的文化企业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同时,千方百计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全省的文化品味,开拓文化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
 3、加快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河北省位于环渤海地区,其中两座文化高峰北京和天津位于全省腹地。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承接京津文化辐射、借势推进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旅游等其它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如石家庄的红色文化、古中山国文化、保定的直隶文化、汉中靖王文化、抗战文化,邯郸的赵文化、成语文化,承德的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秦皇岛的海洋文化、长城文化、休闲文化,沧州的杂技文化、诗经文化,张家口的炎黄始祖文化、冰雪文化、草原文化、葡萄和葡萄酒文化,衡水市的内画文化、年画文化,唐山的现代工业文化、临港文化,廊坊的古战道文化、会展文化等等,在转化为产业优势上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们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抓紧谋划挖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的实际举措,立足自身实际,弘扬特色文化,寻求重点突破。
 4、科学调整规划文化产业布局。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领域集中,并运用市场机制,以资本为纽带,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培育一批能进入全国500百强的企业集团。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加强和改进服务,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充分调动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建设一批以高科技文化产业为主的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大中城市中心市场和区域专业市场主导与辐射作用,建立贯通全省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同时,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鼓励开发具有民俗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全省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总之,我们应当抓住金融危机这个难得的历史契机,千方百计把文化产业的基础做实、盘子做大、优势做强、档次做高,努力打造现代化的新型文化产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