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后更应关注医院的财务问题


新医改后更应关注医院的财务问题

长沙东西现代医院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刘牧樵

 

其实,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医院管理者或者医务人员的潜意识里,医院的财务问题一直是医院最为重要的问题。刚刚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补贴逐步减少,医院一下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统计表明,全国1980年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13,到1990年降为14。国家给政策不给钱,一些医院开始转换经营机制,一些医院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这个时期,医院的财务问题成为了医院上上下下最关心的问题。“以药养医”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所开放的一个不得已的措施。上有政策,自然就下有对策,为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生存,大家自然要用够国家的政策,从药品中赚取更多的钱来支撑医院的运转。医院仍然解决不了财务矛盾,于是,国家对医院又开放了政策:医院可以开展“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来缓解医院的财务矛盾。此后,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公立医院到处合作办专科,医生专家到处走穴……只有部分医院在这样开放的政策中抓住了机会,使得医院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绝大多数医院,特别是那些乡镇卫生院,更是难以为继。政府卫生投入中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仍在不断下降:从197832.2%下降到2002年的15.2%。而卫生费用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地方财政为了卸包袱一些地方干脆将医院、卫生院拍卖。

在近20年的艰难的经营过程中,由于政府的投入越来越少,其监管也更松,医院以及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为了生存不得不开动脑筋,在现实中为医院的财务求得平衡。由于医疗服务的价格确实比较低,医院只有在药品、检查和手术中去赚取利润。正是因为姓“公”,所以,限制就比较少,出现的“天价”医疗费用事件就不足起奇了。在学者们正在争论补需方还是补供方时,国家已经在新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医保等方面加大了投入。截至20089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2729个,参加新农合人口8.14亿人,参合率达91.5%,全国新农合本年度已筹资710.0亿元。2007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亿人,全年基金收入2214.2亿元,基金支出1551.7亿元。据民政部2008年前3季度统计,全国城市医疗救助支出18.3亿元,救助447万人次。这些资金的流向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流向医疗机构,特别是新农合,救活了几乎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加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在国家的巨额投入引导下,从根本就住不满病人到现在一床难求!加之国家对一些医疗机构的投入,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非常迅速,财务状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是,由于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浪费巨大。在这样的机制下,医院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患者的医疗费用一定会越来越高,尽管有政府的补助,患者仍然被诱导多出医疗费用。

新医改后医院会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院实行绩效工资,支出由国家负担,收入上交国家,老百姓就可以享受到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个人认为,这仅仅是乌托邦理想,至少在现阶段我国是没有能力将现有的所有的公立医院负担起来。全世界医疗卫生行业都面临财务问题,“医疗费用控制”成为了世界性医改难题。有人甚至认为,英国的全民医疗,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政预算,降低了国家的竞争力。香港的医疗体系,在世界上很有口碑,现在同样面临未来的财务问题。由国家负担的公立医院,财务问题更要引起我们关注。从1976年开始为遍布全美的医疗卫生单位做咨询工作的尼思•考夫曼,在其著作《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中引用诺维茨基的话:“即使一个非营利性医疗单位的目标是给社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它也必须在确保经济上的生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项目标,这意味着该组织必须生产足够的收入来抵消费用,并使组织不断成长。(Nowicki 2001)”。医疗行业同样也受经济规律的影响,忽视经济规律将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作为现有的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的支出将会是其主要的支出。如果我们不用经济规律来评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绩效管理方案等医院服务人员收入的影响,现有的医疗系统的模式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如果,医务日业的隐性收入被取消,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会下降,绩效管理方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