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世界文学跟我读》之第十一天(上)


 

第十一天(7月22日)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上

 

你听说过莎士比亚吗

    沛沛和源源早早吃罢晚饭,等在大槐树下。爷爷来时,一杯茶水已经沏好。

    “昨天说到,莎士比亚的作品有可能出自马洛之手,那只是个别学者的推测之词。莎士比亚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有一幅莎翁的画像流传至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上唇留着短髭,头发向后披着,前额显得格外宽大——多少人间悲喜剧,就是从这个脑瓜儿里酝酿产生的呢。

 

 

图11-1:莎士比亚铜像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在英国沃里克郡的斯特拉福镇,一条埃文河,从镇边缓缓流过。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个经营羊毛和皮革的商人,后来还当上镇长。莎士比亚作为长子,被父亲寄予厚望,从小被送到学校学习拉丁文、历史、哲学等课程。可是好景不长,十三岁那年,父亲的生意蚀了本,他也只好辍学回家,帮父亲料理生意。以后经人撮合,娶了个比他大八岁的女子。妻子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可两人的感情却一直不好。

    莎士比亚后来去了伦敦,因为衣食无着,只好在剧院门口给有钱的观众牵马看车。这活儿可是够卑贱的。然而这一来,莎士比亚算是跟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以后,他常在剧院里打打杂,提提词儿,有时还跑跑龙套,并因此结识了不少演员和编剧,向他们学到许多戏剧知识。慢慢的,莎士比亚也学着写起剧本来。

    开头,他还只是改编人家的剧本,以后便放开手独立创作。他写的戏大受欢迎,连女王也喜欢看,他所在的剧团也因此获得入宫的机会。以后剧团干脆改名儿叫‘国王剧团’,成了伦敦戏剧界的首席啦。

 

 

图11-2:莎士比亚故居

 

    莎士比亚从三十岁左右开始写作,二十年里,共写了三十七个剧本,此外还写了不少诗歌。学者们把他的戏剧创作分成三个阶段:前十年里,他写的大半是喜剧和历史剧。以后的七年中,他主要写悲剧,成就也最高。此后几年中,他的剧本里增加了传奇色彩,因而人们把这最后一段称作传奇剧时期。

先来看看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吧……”

     *                           *                        *

《威尼斯商人》:一出商人的悲喜剧

    在头十年里,莎士比亚一共写了十部喜剧,其中包括《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等。而最为人称道的,则是那部充满甜酸苦辣滋味的《威尼斯商人》。

    意大利的威尼斯有这么两个商人:一个是专门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他对债户又刻薄又狠毒;另一位是年轻富有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他跟夏洛克截然不同,遇到人家有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什么利钱不利钱的,交个朋友就是了。他常常责备夏洛克贪婪狠毒,夏洛克当然也把他恨透了。

    有个叫巴萨尼奥的穷贵族,是安东尼奥的朋友。他跟一位叫鲍西娅的有钱小姐相爱。可临到办喜事,却没钱置办聘礼,于是张口向安东尼奥借钱。碰巧安东尼奥手头正紧,他的一批货正由海上运来,还没到港。安东尼奥只好来找夏洛克,以自己的名义向他暂借三千金币。

    夏洛克这下可找着报复的机会啦。他说钱可以借,利钱也可以一个子儿不要,可是如果到期还不上,安东尼奥得拿自个儿身上的一磅肉来抵债!——为了朋友,安东尼奥竟答应了。

    不久却传来坏消息:货船在海上遇到风暴,沉了底儿,安东尼奥一夜之间由富商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汉!巴萨尼奥得如此事,连忙向未婚妻借了钱,赶去救他的朋友。夏洛克却一口咬定:除了安东尼奥的肉,别的什么也不要!

 图11-3:威尼斯商人剧照

 

    事情闹到法庭,忽然来了位年轻漂亮的律师。他先是劝夏洛克放弃无理要求,看看不行,便转而答应了夏洛克的要求。就在夏洛克红着眼磨刀子的时候,律师说道:借据上只许你割一磅肉,却没有准许给你一滴血;而且你只能割一磅肉,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按照法律条款,就得判你死罪,还得把财产充公!——这下子夏洛克可垮啦,他没法子下刀,只好低头服罪。他不但没得着三千金币,连家财也给没收了一半。

    等回到家,安东尼奥跟朋友才发现,那位风度翩翩的律师,竟是鲍西娅小姐乔装改扮的。这时又有消息传来:安东尼奥的货船原来并没沉没,如今顺顺当当开进了港口。这出喜剧,就在欢声笑语里落了幕。

    剧中的安东尼奥是新兴商人的代表。他富而知礼、洒脱大方,是个正面形象。鲍西娅也是作者歌颂的人物,她又聪明又果决,男人都赶不上她。她在法庭上的一席辩护词,真是漂亮极了。

    夏洛克显然是反面形象。然而诗人并没有一味丑化他,而是写出他的复杂性格。当时的英国社会,歧视犹太人的风气很盛。诗人通过夏洛克之口控诉说:“你们以为犹太人没有手、没有眼、没有心肝吗?我们与你们一样,也要吃五谷杂粮,也一样会为刀伤而流血,我们也知道冷暖,并不是耶稣啊!”这凄厉的叫喊,使喜剧蒙上一层悲剧色彩。

 

《罗密欧与朱丽叶》:最感人的爱情悲歌

    其实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也写过悲剧,而且是非常有名的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写了一对情人的毁灭,而那悲剧的根源,是因这对儿恋人出自两个敌对家族:罗密欧是蒙太古家的儿子,朱丽叶是凯普莱特家的姑娘。两家都是维洛城的大族,因为一件旧事,变为剑拔弩张的仇家。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有一回,老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宴会,罗密欧也戴着假面具来参加。在舞会上,罗密欧看上了一位可爱的姑娘,那正是老凯普莱特的掌上明珠朱丽叶。

    夜阑人散,罗密欧却没有离开,他被爱情驱使着,跳过朱丽叶家的花园。碰巧姑娘正自言自语念叨罗密欧的名字呢,原来她对罗密欧也一见倾心。此刻她只怪罗密欧为什么生在仇家,但又表示为了爱情,宁可丢掉自家的姓氏。说着说着,罗密欧真的出现在她面前。两人情意绵绵,一直聊到天亮。

 

 

图11-4:幽会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有个叫劳伦斯的神父,十分同情这一对恋人。他私下替他俩主持了婚礼。可没等神父把这个秘密公开,罗密欧却因在格斗中伤了人,被赶来审案的亲王判处了流刑。对于这一对好不容易才结合的恋人,这可是生离死别啊。何况朱丽叶家正逼着她嫁人呢。

    神父又替他俩想出办法来。他教朱丽叶喝了一种药汁,喝过后,人就如同死了一样。另一面,他又派人去给罗密欧送信儿,让他等朱丽叶一“下葬”,马上到墓室把她救走。

    可是阴差阳错的,信儿还没送到,罗密欧已经闻讯赶来。他见到朱丽叶的“尸体”,痛不欲生,举起随身带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了朱丽叶身旁。就在这时,朱丽叶苏醒过来。等她明白了一切,为时已晚。这位忠于爱情的好姑娘,拔出罗密欧的佩剑,刺进自己胸膛。一对恋人,就这么双双离开了人世!

    蒙太古和凯普莱特都赶来了。神父当众述说了悲剧的前因后果,亲王也责备两家人不该无端仇杀。儿女的毁灭唤醒了双方家长,他们流着泪握手言和——可这和解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沉重啦。

相亲相爱的力量,最终战胜了敌视与仇恨,年轻一代用鲜血和热情,溶化了老一辈心中的积雪严冰。这儿反映的,大概正是莎士比亚心中美好人文主义理想吧。

    在这出戏里,诗人已经显示出他的悲剧才能。可是他更为出色的悲剧,是六年后写成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位丹麦王子,因而这出戏又被译为《王子复仇记》。(待续)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