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500强的评选结果在浙江杭州出炉。据中央电视台“整点新闻”消息,中石化以1.46万亿元的营业收入连续第五年位列榜首。
获悉,今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分析报告已经基本完成,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6.0万亿元,入围门槛从上年的93.1亿上升为105.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9月5日《中国新闻网》)
作为中部省份,安徽此次有11家企业进入500强,其排名及营业收入分别是:
72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7463668
135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416702
144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201873
197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 3028194
213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767789
246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98639
280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39962
298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841568
30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801311
436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12764
455 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1172047
从以上数据分析,就极容易看出安徽的差距了:一是大企业少。安徽进入500强的企业数,仅占总数的2.2%,和安徽的人口地位极不相称;二是企业规模小。安徽进入500强的11家企业,年营业总额仅为3214亿元,占500强营业总额的1.23%,和安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三是排名靠后。进入前100名的,安徽仅有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一家,排名为第72位;四是企业结构不够优化。安徽进入500强的企业,大多数是能源型及制造业企业,而最能给地方带来可利用财力的服务业,却极少有上规模的企业,这也是安徽各级财政长期以来捉襟见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部崛起”给安徽带来了希望。近几年,安徽的经济较快的增速也是备受关注。但已经落后了的安徽,靠常规手段谋发展已经太迟了,我们更需要有别人不敢做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锐意进取,各级政府应该少搞运动式的所谓“创新”,少搞政绩工程、少搞“花架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和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大力简化审批程序,扎扎实实地将安徽营造成政策洼地,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安徽,才能使安徽实现真正崛起。
我的相关文章
近学浙江,用“三不”和企业抱团取暖——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一
近学江苏,小商贩免于工商登记——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二
远学北京,遏制公费出境游——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之三
远学北京,重拳填会海——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之四
关于改革退休职工医疗救助金管理制度的建议
电子发票:发票管理的一场革命
相关新闻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