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动创业或是给白狼送白羊
很多事情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考虑到先行的约束条件,就可能会变成坏事情。随着危机的展开,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商业精英们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鼓动大学生创业,后果可能是把一群群白羊送到一群群白狼的口中,而成功突破狼口的可能就那么一些人,大部分都要承担举债度日的损失。
现在的可以给大学生们创业的机会在传统领域是越来越少了,像以前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等加工企业或者工业,早已经产能过剩,而现在留给他们只有服务业一条路,还要与比他们经验更丰富以及更能吃苦的小商人去争夺商机,与那些老道的小商人来说,他们现在是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渠道,更没有关系,这三个像是三条锁链锁住每一个创业者的脖子。很多经验证明,现在不少产业认为设置的门槛过高,初创业者很难真正的进入,而且,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在实际的鼓励创业中,还没有形成一种自发的行动,有的政府官员甚至刁难创业者。
事实上也是如此,现在平民创业的领域多在餐饮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门槛较低的行业。这些占平民创业选择的55.8%。因为这些项目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卖力气”的比较多一点,很多平民大学生就是时间多一点,但没有钱,现在大学生观念都已经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都是为了生存,而不是再有什么“面子”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这些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危机给餐饮业和服务业都带来巨大的冲击。而且,这些行业能够更具有竞争力的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工,比如说现在这些行业的夫妻店比较多,还有的是一些由原来的农民工转化成商人的,他们更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更具有吃苦的精神。
而高科技产业现在越来越复杂,高端竞争更不是一个初创业者能够华丽转身的,很多情况下,不是技术决定企业的生存,而更多的是企业家才能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前段时间,城管和小贩的矛盾达到很激烈的程度,试想,现在连路边摆摊子管制都那么严格,给予创业者创业的机会会有多少呢?既然没有多少机会可以加以发挥,盲目创业可能会带来更大债务危机。有53.5%的平民创业者认为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有63%的创业者资金来源是个人和家庭储蓄,银行贷款的只占12%。如果是成功了,当然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如果失败了,将是债台高筑,很难翻身。
更重要的是,创业是需要企业家才能的,现在在中国,企业家才能最为稀缺,但这个企业家才能是很难短期内培育起来的,企业家最核心的是对风险和利润的抉择,以及自身可行能力的判断。
企业家才能不是一种能够被生产出来的人力资本,而是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的、稀缺程度很高的生产要素。如果我们就上海和温州这两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各生产要素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作一比较的话,可以肯定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本在上海的贡献列第一位,企业家才能在温州的贡献列第一位。
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创业艰险,在美国也是如此,两份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每天大约有8000个家庭开始个人创业,顿时间,个人创业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风气和潮流,令人欣喜,但非常可惜,不到5年时间,就有90%的个人创业者的生意走向困境或破产;另外,美国每年有4000万家新企业诞生,其中35万家能够破壳成长,概率是千分之八点七五,最后能站住脚跟的只有4万家左右,也就是说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有千分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市场配置的魅力,商品总是希望找到更合适的自己的地方去,现在问题是,随着社会相对过剩阶段的来临,昔日只要能够生产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昔日短缺经济时代那些敢于突破体制束缚的成功企业家已经是明日黄花。现在我们可能面临的是,在相对过剩经济社会如何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一窝蜂地选择创业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或许是一个个商业的陷阱,把大多数毫无经验的白羊送到张着血口老奸巨猾的白狼群里。在商言商,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竞争,当然也是勇者的游戏,选择其他形式的,也是敢于面对现实的勇者,勇者不是盲动的人,而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