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由“扩大”转向“稳定”


  中国货币政策由“扩大”转向“稳定”

  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确定扩大内需十项措施,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财政政策将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将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将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成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一大亮点。

  2009年前7个月,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货币政策的超宽松,引发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近期中国货币政策仍保持适度宽松,但投资政策已悄然由“扩大”转向“稳定”。尽管政府部门、特别是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以抑制商业银行的放贷活动,但调控措施的力度未必像市场担心的那样大,原因是政府一方面希望控制上半年信贷供应“过快“扩张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但是另一方面也同样担心实体经济增长再次下滑。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保增长 结构性微调防滞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谢旭人、周小川:将继续采取措施巩固经济回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