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政府考核经济工作或者提出经济工作目标的时候,经常会把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企业竞争力500强等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更是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500强评选就显得十分引人注目。昨日下午,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500强的评选结果在浙江杭州出炉,不出大家意料的是,中石化以1.46万亿元的营业收入连续第五年位列榜首。第二至第十位的分别是中石油、国家电网、工商银行、中移动、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化集团。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此次上榜企业在规模继续扩张的同时,呈现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利润出现明显下滑的特点。据统计,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为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1%,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7%。 但是,与国外500强相比,中国企业500强竞争力上升,2009年美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比上年减少13家,而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首次超过英国,达到创纪录的34家。据统计,2009年美国企业500强亏损严重,有128家亏损,亏损额达到5193.3亿美元,而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亏损企业33家,亏损额仅为139.3亿美元。从利润总额看,2009中国企业500强远远高于美国企业500强。
尽管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500强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正在缩小,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是一件值得国人高兴的事情。但是,中国的500强企业真的很强吗?笔者看来未必是这样。首先,中国500强企业还不如说是中国500大企业更为贴切,因为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益上,而在跨国经营、品牌竞争力、内部管理上与全球500强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进入榜单的大多是传统的制造和资源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兴能源企业、现代服务型企业、消费品牌型企业还很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进入榜单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其次前十大企业全部是能源、电信、金融、电力等领域的央企,它们更多是依靠的国家政策、垄断资源等等,而不是管理实力。
因此,在笔者看来,“中国500强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一事实说明中国企业正在努力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借危兴机,积极参与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打造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开放、融合、上进的企业文化。二是积极引进国外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贮备人才,为打造国际化的系统管理能力作好准备。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积累知识产权,构建新的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