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个好东西。
权力也是个魔鬼。
我们来做一个调查,问你身边的人是否愿意拥有对他人的权力,我估计回答“是”的比例会高的吓人。会比千足金的纯度还高。如果你的调查标本足够大。笔者认识的人,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发现一个人回答“不”。只有笔者的答案是“不”。当然,这是从常识来探讨权力。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对于一个人是不可或缺的。
下面的新闻虽然不妥当,但也能说明问题。
2006年国家公务员报考网上报名结束,全国的报考人数接近100万,总的招录比例达到了47∶1。
10月25日零时,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截止。据初步统计,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达97万余人,预计到26日审核最后一天,人数将突破百万,远远超过2008年的80万大关。
几千个人争一个岗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这就可见一斑。这可能也是中国特色。
至于其它的为了争权、获得权力呕心沥血、忍辱负重、殚精竭虑、皓首穷经、忍常人之不能忍的例子就不举了。
民间有句话,有钱就有权,有权就有钱,某种意义上解释了背后的逻辑。
民间关于权力的俗语还不少。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官不大,僚不小。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官大一级压死人。
有力不和坡斗,有理不与官斗。
金饭碗、银饭碗,不如公务员的铁饭碗。等等。
这实际涉及一个权力欲望的问题。换一个词吧,对权力的需求。
罗素在《权力论》里专门有一章就是说的这个问题。
罗素在文章里说到,“在人的各种无限欲望中,主要的是权力欲与荣誉欲”,“对权力的爱好虽然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使人服从的权力与使人发号施令的动力同样真实而普遍存在,它根源于恐惧”。
尼采更是发明了一个词“权力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有相同的东西,即求生存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不过二者也有差别。在叔本华那里,事物的生存意志的目标仅仅在于求生存,尼采则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求生存可以说是事物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的要求。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决不会满足于这种要求,凡有意志存在的地方,即一切事物,都必须追求力量的强大,竭力占据优势。当尼采把生存意志本来就包含着的意义揭示出来,并加以强调时,他就把生存意志叫做“权力意志””了。
尼采的文章看得很少,甚至哲学的书都看的不多。姑且引用一下。
这些话恐怕许多人都觉得绝对正确。然而马斯洛不这么认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没有专门的荣誉、权力的需求。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超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这就有冲突了,听谁的呢?谁的话更有深度呢?
我特意看了看他们的生活年代,罗素生于1872年,于1970去世,马斯洛生于1908年碰巧也于1970去世。两人整整相差36岁。
难怪。我是更愿意相信马斯洛。
我相信罗素写《权力论》的时候是没有读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否则,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凭我对他的了解。让我困惑的是,罗素他为什么不修改自己的文章。
我们来仔细的理一理逻辑。
我们需要面包、水、肉、水果、青菜、衣服、性伙伴等等,千种万种,但实际无非就是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我们买房子、买保险、装防盗门、防盗窗、存钱、定期体检身体、买保健品等等,也许就是为了满足安全的需求。
我们买名表、名车、名牌衣服、豪宅、追求美女、追求各种各样的头衔等等,尽管可能需求不一样,但很可能只是满足自己的尊重需求。
其它的,读者可以去思考。
对他人权力的拥有是个好东西。
就像一座豪宅,既可以满足安全需求,满足尊重需求,也可以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甚至可以满足超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你对豪宅很着迷的话。
现在你饥渴交迫,一瓶饮料说不定可以满足两种。
权力真正是这样的。
权力的神奇就在于能满足所有六个需求层次。
有权,肯定不会担心生理需求了吧。
有权,安全不是问题。特例是另一回事。一个警察,歹徒不会轻易敢袭击,何况有大权的人呢?
有权,社交不是问题。只有可能过渡满足。
有权,到处受欢迎,到处是灿烂的笑脸,到处是唯你马首是瞻,尊重需求没有问题。
自我实现与超自我实现需求一样没有问题。
满足的程度,就看你的“权力”的大小了。
看看我们那些有权之人的生活就知道。
豪宅不是一两座。
漂亮的情人不是一两个。
存款不是5-6位元数。
名车不是几十万的,而且数量不是一两辆。
吃的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
玩已经不是在国内转一转了。
开个会,台下是黑压压的一片,都安安静静的洗耳恭听,感觉起来就是是爽。
学历吗,搞个博士轻而易举,教授也不在话下,搞个资深专家也不难。
照片每天报纸上都能看到,电视里也能经常露露脸。
随便说一句话,就成为流行语,广为传颂。说错了没有关系,自有人帮你圆场。
犯了罪不可赦得罪,说不定可以从轻处罚。
到那里走走,前面警车开道,沿途交通管制,不必担心红灯。
这种生活,一个正常的人谁不想呢?除了他有点不正常。
而拥有如此精致、美好的人生你只要拥有一个东西:权力。
还有一个东西也有类似作用:钱。不过跟权力比起来要打点折扣。尤其是面对有权的人的时候,你会深刻的感觉到这一点。
所以,世人对这两样东西可谓是日思夜想,再大的代价也愿意付出,因为一旦成功拥有,所有的老本都会扳回来。而且利息不菲。
所以,历史上、现实中的一些匪夷所思的事,都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把自己阉割掉。
当干儿子,装孙子。
被扇耳光还得赔笑脸。
把自己的老婆送上。
杀死自己的儿子,煮了给人吃。
舔人家的大便。等等。
只有一点,你不能要了他的命。这是底线。
这样的历史总是不断的重复。
昨天、今天、明天。
所以我觉得罗素的权力欲望远没有马斯洛的深,没有涉及本质的东西。而权力源于恐惧也过于简单。
如果按照罗素的逻辑,我觉得除了权力欲望与荣誉欲望之外还有许多欲望,像自由、快乐、公平、信仰、做善事等等。
我觉得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解释所有的行为。至少笔者目前没有发现不可以解释的行为。唯一的缺陷就是超自我实现需求论述的不很清楚。笔者把他补充为“取悦于己”的需求。
以上都是基于我们对“权力”普通的理解之上的推理。
我说过,权力与需求是一对孪生兄弟,或者说一个东西。我们有需求,要去满足,就只有自利。而你自利的同时,权力诞生。
所以权力的欲望,如果翻译过来就是满足自己需求的需求。把这个当做一个需求种类逻辑上说不通。
谁可以不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权力就像空气一样,是我们须臾离不得身的。
至于权力变得如此神奇,只是在一个畸形的社会中才会有可能。
什么样的畸形呢?
如果我们把整个社会看做一个充满权力关系的空间,畸形就是权力不对称。
就像宇宙中有一个东西叫做黑洞,就是源于力的不对称。
简单的解释就是通常恒星的最初只含氢元素,恒星内部的氢原子时刻相互碰撞,发生裂变、聚变。由于恒星质量很大,裂变与聚变产生的能量与恒星万有引力抗衡,以维持恒星结构的稳定。由于裂变与聚变,氢原子内部结构最终发生改变,破裂并组成新的元素——氦元素。接着,氦原子也参与裂变与聚变,改变结构,生成锂元素。如此类推,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会依次有铍元素、硼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生成。直至铁元素生成,该恒星便会坍塌。这是由于铁元素相当稳定不能参与裂变或聚变,而铁元素存在于恒星内部,导致恒星内部不具有足够的能量与质量巨大的恒星的万有引力抗衡,从而引发恒星坍塌,最终形成黑洞。
权力的不对称一样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看看我们的历史吧,许多生命财富就在人类社会的“塌缩”中灰飞烟灭。
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吗?
官本位,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词。可是谁发现了背后的深层的逻辑?
没有。这就是我们的智慧。
所以病依旧。
很简单,权力不对称。
就像苹果要落地,而且加速进行。
我举一个例子帮助你理解权力的对称与不对称。
在美国华盛顿的马塞诸塞大街上,有一片机器轰鸣的繁忙建筑工地,大批工人在那里忙碌,地基已经有四五层楼深,建成后的大楼的宣传画就张贴在工地周围,一幢现代化的大厦正在拔地而起。
但在建筑工地的中央却有一栋陈旧的小楼,与即将建设的大楼极不协调,小楼的三面都被建筑工地包围,深深的建筑地基使小楼看上去像空中楼阁一样摇摇欲坠。过路的行人常常都会住脚观看这一奇景,且窃窃议论。
小楼前,几乎每天都会开来一辆小白车,车里走出的正是这栋小楼的主人斯普瑞格思先生,一个默默无闻的建筑设计师,小楼就是他的事务所,斯普瑞格思先生按时到小楼里上下班,任凭周围的喧哗,斯普瑞格思先生稳坐钓鱼台。
他住在华盛顿的马萨诸塞大街,24年前化15万美金买了一幢小楼,3年前市价涨到了30万,正好遇到一个开发商把这片地圈了起来修摩天楼,其它邻居都高兴地搬走了,唯独他不搬,开发商最后一咬牙开出了300万的高价来买,他不为所动,却提出钱可以不涨,只要让他加入这家开发商的建筑设计队伍,因为斯普瑞格老哥本身就是一个建筑设计师。
可惜他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设计师,没被看上,开发商后来就不做他的工作了,修改了设计方案,在他家那幢小楼的上面和其它三面挖起了建筑深沟,盖起了摩天楼,不过仍小心翼翼地用很多支架撑住斯普瑞格的家免得倒掉,否则将是一宗大官司。这成为华盛顿一道风景。
这个就叫对称。很多我们国家出现的事,这里没有发生。
权力欲望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