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再大,都不可做超过能力所及的事
投资人:如何描述投资环境和个人的投资目标?如何根据投资环境和个体/家庭的需要确定投资目标?如何利用基金工具实现投资目标?希望能分享到一点您的经验,谢谢!
侯明甫:
您的问题非常适合现在的情境,亦即金融风暴之后,重新省思自己对大环境的看法及投资规划。
我仅提供自己过去两年的投资心得供您参考。2008年初,我误判金融风暴的发展阶段及台湾的经济前景,而将70%流动资金完全投资于我公司(当时服务于台湾)所发行的台湾及新兴市场基金。当时的想法是,这是多年难得一见的金融风暴,只要择时做好,肯定有丰厚的投资利润。因此实行逐步分批往下投资的策略。2008年5月前,还有未实现利润。之后,随着金融风暴扩大,账面损失随着扩大,印象中,最惨时,账面损失超过50%。在此过程中,我从没有因为损失而想赎回基金。主要的原因,是投资时我便已确认此笔投资风险极大,因此已有承担重大损失的心理准备。甚至,若完全赔光,对我而言,生活质量也不会有重大影响。亦即,我已明确自己的投资底限,不让投资损失影响生活。再者,我所有投资的基金,完全可以随时变现,没有流动性的问题。因此,投资的亏损到目前为止,没有造成我心情太大的起伏。幸好,目前为止,投资损失已缩减至约20%左右。甚至投资时点较晚的基金截至目前已有40%的报酬率,但可惜,这笔投资当时已是最后一笔资金,投入金额最少。这好像也常发生在许多人身上,即,越赚钱的投资,投入的资金越少。
另外一个经历,是今年二月中我从台湾转到上海工作时,恰是此波房地产上涨的起涨点。很可惜,我还没在上海置产。理由很简单,我认为全球股市上涨的契机已出现,股市的报酬不见得会输给房市,而且股市的流动性远高于房市。孰料,上海房地产若以资金报酬而言,本波的报酬率远高于股市。您或许会问,假如我在今年二月已预判股市有机会回升,为何不将剩余的30%资金投入股市?坦白讲,经过这一波金融海啸的洗礼,我更敬畏市场的力量,认为心再大,都不可以做超过能力所及的事。股市投资好比冲浪,这一个浪头没骑到,总有下一个浪头可骑。重点是,不要被任一个浪头给吞没。
上投摩根副总经理侯明甫
2009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