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 并未触及基本政策


楼市调控  并未触及基本政策

           ——楼市稳定和健康发展依旧是主流趋势

 

尽管自去年12月份以来,国家针对楼市疯狂现象再次出台了一系列调控举措,但从调控政策的力度和针对性来分析,均未触及到房地产发展的基本政策——稳定和健康发展。在一个月内连续出台的五次调控举措中,注重环节调控和微观调控依旧是政府的主要调控手段,因此,2010年房地产市场的根本性转向不具备政策环境。稳定和健康依旧是政府对楼市的发展意愿和基本宗旨。

 从政府连续五次的楼市调控内容分析,基本涉及到了几个层面,效果将如何,试着分析一二:

第一:抑制楼市中的投机和投资行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可见,这一条政府细分的非常明确,主要针对楼市消费结构进行调控 ,而不是整个消费体系,目标是重点向楼市中的投机、投资需求“开刀”,而这种投资、投机需求,政府能控制和威慑到的,也主要是那些自有资金不足,伸手向国家银行借款进行投资和投机的炒房团一族,包括二套房贷的收紧(房款首付不低于4折)也是基于这一考虑,但这和自有资金雄厚的投资、投机者无关(不向国家借款),同时,也和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度假性需求和享乐性需求无关,其楼市调控效果如何,是否会达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还有待观察;

第二:遏制部分地区房价过快增长。这一条政府意图也非常明显。不是遏制全部地区,而是部分地区,不是房价不能涨,而是不能过快增长。从政府的这段调控措辞中,明显隐藏着弦外之音或者说对新一年的中国楼市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是目前的房价不是全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而是部分地区上涨过快,这部分地区中涵盖的也可能紧紧是一线特大型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该调控的“枪打出头鸟”意味很浓。因此表明,政府对这种房价的遏制态度紧紧是局部地区,而不是全部地区。另外,“遏制房价过快增长”也透露出政府对新一年楼市的基本判断,即房价上涨依旧是现阶段的一大趋势,政府只能做到控制其房价不要过快增长,这或是现阶段政府能做到、能控制的顶限,这也是政府对待房价问题的无奈和现实之法。

第三:开发商拿地的自有资金必须达到50%,而且要在一年内交清全部地款。这一条无疑是针对开发商囤地和银行信贷安全的角度进行调控,目的是强化市场供应,但对财大气粗的大型国企和大型民企地产商来说,约束力并不强,比如近期广州拍出的高达250亿的一块地王,就是几大民企强强联手的结果。显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动用的这一财政杠杆也很难达到釜底抽薪之效。

第四: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建设,供应力度,加速社会保障房建设。这一条基本是老生常谈,从05年的7090政策开始,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中、小户型的供应比例,政府一直在推行,目前,市场供应的房源大多数也均为普通商品房,其中,中小户型依旧为主流,显然,这一条依旧是老调重弹,说说而已,政府能否会通过加大普通商品房的市场供应来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一直在强调,但一直效果不佳。因此,抑制高房价,关键还要看政府筹建的社会保障房供应力度,而不是开发商那份“廉价”的社会责任。

第五:加大惩罚力度,打击捂盘惜售现象,并要求一次性公布房源。这一条在政府调控中却是第一次提起,针对性非常强,如果加大实施力度,会对规范整个楼市秩序,促使楼市稳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综上分析,政府在新一年的楼市调控政策中,依旧非常谨慎,显然,在房地产这棵大树上,政府对触及政策底线的大刀阔斧式“楼市变革”将很难做出决断,毕竟楼市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家经济关系重大,但以“园艺师”的角色出现,避免楼市畸形发展的“修修剪剪”将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