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二)
王先金 编著
第四章 希特勒反间计 斯大林大清洗 (5)
德国入侵苏联前的情报战
1941年上半年英国的军事和经济状况严峻,如果苏德发生军事冲突,则可使英国摆脱灾难。于是,英国人千方百计地激化苏德关系,甚至以可能与德单独媾和来威胁苏联。一位苏联重要情报员提供情报说,英国内阁正在制定一项计划,以引起苏德关系紧张和军事冲突。1941年5月10日希特勒的党务助手赫斯飞往英国就证明了这一点。
1941年6月11日,英国驻苏联大使突然被召回国,临行前他对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副委员说,他可能回不来了。英国使馆的部分人员也开始撤离。丘吉尔密令散布传言,说什么德国领导层对英苏两国的政策发生分歧,德国在对苏开战前派赫斯到英国进行和谈。英国人把假消息透露给了在伦敦和斯德哥尔摩的苏联人。这场制造假消息的运动一直持续到德国开始进攻苏联,从客观上影响了苏联人对英国立场的判断。
德国人也在制造种种政治假象,散布虚假消息,掩盖战略意图。德国宣传部、最高统帅部和安全局都有最优秀的专家负责制造和传播虚假消息,外交部还专门设立了“里宾特洛甫处”,负责将虚假信息通过外交渠道和情报系统散发出去。德国安全局在苏联驻柏林情报站站长科布洛夫身边安插了自己的间谍彼得。彼得化名为利采伊斯特,苏联人招募他作为谍报员,把他看作重要的政治消息来源。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亲自参与为彼得编造情报,假情报需经希特勒的同意,他有时还亲自动笔修改。源源不断的假情报通过彼得传达给苏联人。
这些情报送达莫斯科,向斯大林和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汇报。彼得提供的情报大致归结为:希特勒的目的是要打败英国,并摧毁其在中东的阵地;德国粮食和石油储备将消耗殆尽,希望扩大与苏联的贸易;德国希望避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甚至在开战的前一天(6月21日),彼得还传递消息说:“据悉,近期德国不会做出任何重大决定,目前处于心理战中。”
在进攻苏联前一周,德国宣传部还上演了一出假戏,它大张旗鼓地没收了国家社会工人党的一份报纸,原因是该报泄露了德军6月将对英国发动进攻的计划。
在军事上德国也向苏联施放种种迷雾。如向苏联出售一批德国最新式的武器。在战争爆发前一年,苏联从德国购买的5架战斗机和两架轰炸机运抵莫斯科。根据希特勒的指示,1941年春在德国工厂和演练场向苏联访德代表团展示了自己所有的新式坦克。德国专家还在列宁格勒调试好了苏联购买的德国巡洋舰。
1941年2月15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下令对苏联开展假情报攻势,其中特别指出,制造假消息就是为了掩盖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德国陆军参谋部情报处的一位军官写道:“苏联正在全力以赴地备战,德军无法实现战略突袭。我们最多只能对进攻日期保密,发动战术突袭。”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批准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对外情报机构向国家领导人提供了大量有关德国计划的各种情报。仅1941年6月就有60份之多。其中有一些消息内容矛盾和重复。柏林情报站负责人阿尔塔提供的情报说:“希特勒下令准备对苏作战,1941年3月将宣战。”
1941年3月20日情报局局长戈利科夫汇报了德国可能在3月15日至6月15日进攻苏联的几种方案,但他的结论是:“有关今年春天德国可能入侵苏联的传言和文件是假情报。”
3月27日南斯拉夫发生了政变,亲德国政府被推翻。希特勒决定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巴巴罗萨”计划被推迟了约五个星期。驻外情报站纷纷发回了有关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新日期。4月14日一份来自布加勒斯特的情报说:“德国对苏开战的日期原定于5月15日,但由于南斯拉夫事件,改为6月中旬。”
5月14日内务人民委员部副委员梅尔库洛夫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贝利亚汇报说:“德国空军正全面展开对苏联作战的准备,德国将会向苏联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扩大对德出口和停止共产主义宣传。”5月16日驻德国情报员斯塔尔希纳报告说:“一、德国武斗入侵苏联的军事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二、匈牙利将积极参与德国方面的军事行动。”
而来自各个渠道的情报说:德国将要求苏联提供乌克兰的经济管理权,增加对德国的粮食和石油出口,利用苏联的舰队首先是潜艇来对付英国。
6月10日,希特勒最终确定了对苏联作战日期,在给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中指出6月22日开始“巴巴罗萨”战役。6月16日梅尔库洛夫向斯大林汇报了驻德情报员斯塔尔希纳提供的消息:“进攻的最后准备工作就绪。”而斯大林的批示是:“梅尔库洛夫同志,去他娘的!您在德国空军的情报员,分明是假消息的制造者。”
6月21日苏联驻法国维希的武官提供的情报说:“据可靠情报,德国定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斯大林的批示是:“这是英国在挑拨离间。了解一下,谁在挑拨,好好收拾他。”
贝利亚也附和着,他向斯大林汇报说:“我再次坚持召回并惩罚我们驻柏林的大使,他依然用德国人要进攻的假情报对我狂轰滥炸,他昨天还通报说,明天就开始进攻。驻柏林的武官图皮科夫少将也发回了同样内容的电报。这个愚笨的将军一口咬定,德国的三个集团军将进攻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还无耻地要求给这些说谎者提供电台。”
在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前几个小时,莫洛托夫召见德国大使请求解释德国领导人对苏联政府不满和即将开战传闻的原因。苏军司令部签署的1号令于6月22日零点30分发出,下达给各边防军,命令说:6月22日23日德国可能会进行挑衅,并以此为借口开始突然袭击,苏军的任务是不理会任何挑衅,以免引起更大的麻烦。同时命令所有边防部队进入战备状态。此时距离爆发战争只有三个半小时。
德国的战争计划
人们一直认为,在德国煽动战争情绪、疯狂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是纳粹头子、战争狂人希特勒。但从新近发现的档案看,情况远为复杂。在希特勒践踏凡尔赛条约并开始公然重整军备之前十年,即1925年,德国就已开始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计划了。那时希特勒还只是慕尼黑的一名不起眼的纳粹思想的传播者。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当时德国军方的上层人物为报仇雪恨而制定的二战计划,其内容和后来希特勒的实施情况惊人地相似。
当然,为实现这项计划,需要巨大的财政开支。据说行署国防军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就有一项秘密预算。德国对法国占领其鲁尔工业区特别仇恨,该计划准备于1935年开战,把法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后因形势变化而没有实施。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全面继承这一秘密计划。他开始使用的通过大规模的体育运动来间接实行军事计划的做法,就是该秘密计划中提出的。
1935年希特勒撕毁了凡尔赛条约,明目张胆地疯狂扩军备战,迅速完成了扩军计划,终于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希特勒的假情报使斯大林上当
苏德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始终不相信纳粹德国会这么快对苏联发起进攻,他一直认为德国对苏作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是纳粹德国情报部门制造的假情报迷惑了斯大林。
希特勒于1941年2月15日和5月12日,两次发布《关于迷惑苏军统帅部的指令》,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编造、散布谣言的“里宾特洛甫委员会”,这个组织由德国外交官李库斯负责。李库斯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情报官,他一方面精心制造谣言,一方面寻找苏联派出的间谍,引其上钩,让他们将假情报源源不断地发往克里姆林宫。
4月初,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斯大林发来一份电报,提醒他德国即将向苏联发动进攻,斯大林不信。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在德国国会上发表了臭名昭著的“战争演说”,在他们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之后,又在当天向波兰发起了“闪电式”的空袭,占领了但泽地区,波兰被这伙战争狂人打得支离破碎。
9月3日,英、法两国在德国拒绝关于停止侵略波兰的哀的美敦书之后,对德国宣战。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正式揭开。
苏联人还蒙在鼓里,由于俄罗斯国土还没有受到攻击,因而没有参战。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组织军事谍报人员,秘密制订了“红胡子计划”,企图用闪电战的方式占领和肢解年轻的红色苏维埃政权。
当时苏联的正规国防军有240万左右,在东线,斯大林配备的军力约一百万,也就是“以百万对百万”,以对抗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百万关东军;在西线,面对德军及其仆从军漫长的包围线,斯大林只配备了70几万正规军,同德国的兵力不成比例。原因是斯大林过于相信他们在1939年同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互不使用武力;不直接、间接反对缔约国另一方的国家集团,同时两国还要“密切接触,交换情报”。
斯大林认为:“西线无战事。”这样,这位军事统帅就上了希特勒的大当了。
林彪论战争 元帅们大吃惊 林 彪
林彪在平型关战役后受了重伤,1939年到苏联治病,林彪的战功已经被苏联军界知道,斯大林也很欣赏这位才32岁的军事天才。
那时德国军队虎视眈眈地盯住法国,英法盟军则沿马其诺防线密集布防,计划凭这道延绵近千里的钢筋混凝土挡住不可一世的德军。当时苏联虽抱有幻想,也预感到德国军队这股祸水随时会威胁苏联,所以非常担忧。
在一次酒会上,斯大林问起他周围的苏军高级将领,让他们判断德军的战略意图和兵力部署。元帅和将军们七嘴八舌,都估计德军会乘胜前行,集中火力攻击中段防线,打开缺口后,以优良的装甲部队实行机械化纵深突破与追击。元帅和将军们预料德国军队势头会很猛,初期难以抵挡,但在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面前,也会被拖住 ,伤耗惨重。
那天林彪也在场,斯大林看看这位年轻的中国军人,问:“林彪同志对德军兵力走向有何看法?”性格一向冷峻的林彪用一句诙谐的语言回答:“我不是希特勒,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
斯大林换了个提问的方式:“如果你是德军统帅,你会怎么办?”
林彪稳健地回答:“前面几位元帅的判断都很高明。但是,我劝同志们不要过于看重马其诺防线。物是死的。有用的时候,它胜过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没用的时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
林彪的话与将军们的判断大相径庭,连而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元帅都不解地追问:“林彪同志能否说得明白点?”
林彪进一步阐述自己的判断:“我感觉如果正面攻打马其诺,防线才会起作用,那样可能会如诸位所料想的那样演变成相持战,德国军队会难以自拔;但是不是不能不提防希特勒出奇制胜,他会绕开防线,从侧翼大规模迂回,全力攻击防线深远的后方,那么,马其诺防线就会成为一个摆设,战局也会很快明朗。”
看着苏联将帅们依然不解的目光,林彪解释说:“在中国苏区反‘围剿’斗争中,我们中国红军经常使用这种战术。”
斯大林和在场的苏军领导人虽然没有当场批驳林彪,但是心中不以为然,因为这种战法不合常规,而且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远远无法和苏联相比。
几个月后,希特勒这个人间恶魔力排众议,否决了德军参谋总部稳扎稳打,攻坚突破的作战计划,指挥德军机械化部队绕道比利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斜插法国腹部。坚守在马其诺防线的盟军数十个师猝不及防,一时大乱。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和他的将帅们大吃一惊,他们佩服林彪超乎寻常的判断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