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二)
王先金 编著
第四章 希特勒反间计 斯大林大清洗 (6)
斯大林一心免战
斯大林的性格是沉郁的。他习惯于沉郁。他自出任领袖以来,大部份时间是在红墙绿瓦、守备森严的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度过的。虽然他的家就在这座深宫大院内侧的一栋楼房里。
总之,他习惯于孤独地把自巳同周围世界隔绝起来。除了简明的命令和讲话需要公开之外,他一直严密地保守着他那个深邃莫测的内心世界。谁也弄不清楚他在长时间的沉默中究竟在想什么,要干什么,偶尔之间会爆发出什么来。
苏德战争爆发前夕,斯大林比以前显得更加孤独和沉默了。他仍然叼着那支永远冒着蓝色烟雾的雕花烟斗,穿一身元帅制服,长时间地在办公室慢慢踱步,不时走到窗前,迷离着双眼,望着朦朦的夜色。
此刻,他的思想集中在一个点上:“苏德战争真的会马上爆发吗?还有没有希望避免这场战争?”
他严肃地思索着,在思索中等待。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正在会见德国驻苏大使冯.德.舒伦堡。他等待莫洛托夫的回音。 斯大林
现在,斯大林是集党政军一切大权于一身的导师和领袖。他既是苏共中央总书记,又是苏联武装部队大元帅。面对当前世界风云的变幻,面对德国法西斯即将对苏联的进攻,有许多迫切的问题要他作出回答。他不能不按照自巳的独待习惯进行深沉的思索。 最近一段时间,整个莫斯科,关于希特勒要马上进攻的传言很多。但人们对此只能悄悄议论,生怕祸从口出,由此生出事来。人们对1934年至1937年进行的那种“大清洗”还心有余悸。但事关民族危亡,在芸芸众生中,还是有人大胆上书,直陈利害。此刻,在斯大林的办公桌上,就放着这样一封直陈利害的信: 斯大林
斯大林同志我们尊敬的元帅:
我坐在医院的病床上给您写这封信信......
来自多方面的消息表明,希特勒已经在我国西部边境陈兵百万,跃跃欲试。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这种危险想来元帅也是感知道的。可惜的是,国人竟无动员防卫之舆论准备,最高当局似乎仍然存在不切实际之幻想,军事准备似无大的动作。此种情形,危若垒卵,敬请三思,并望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防万一。
这是一封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信。斯大林已经看了多遍,思索了多遍。
写这封信的人叫罗曼诺夫。斯大林对他比较熟悉。罗曼诺夫是军事科学博士和蓍名学者,苏联许多新型飞机和新型坦克,都是他带领助手日夜奋战发明制造出来的。他荣获劳动勋章和特级劳动模范的称号。正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在生命垂危的时刻,给斯大林写了这封热切的信。
斯大林想,这个罗曼诺夫!这样重大的危险,仿佛只有他才看到了,而身为党政军导师和领袖的人竟没有看到似的。就算你看到了这样的危险,那么对策呢?你只知道说防卫,却不知道还有更加高明的对策千方百计避免战争。
况且,你只知道警惕希特勒,却不知道警惕丘吉尔那个反对共产主义的急先锋。战争开始以来,丘吉尔千方百计向我们暗送秋波,企图祸水东引,我们能上当吗?
现在,我们当然不能放松防卫。但更重要的是,要继续稳住希特勒,争取避免这场战争,或者推迟这场战争。这才是高瞻远瞩的策略。
斯大林避开罗曼诺夫的信,又想到了莫洛托夫。他同德国大使谈得怎样了呢?
莫洛托夫与德国驻莫斯科大使的会谈,谈得相当吃力。
冯. 德. 舒伦堡是个老派的正统使官。他个子高大,头发花白,大腹便便,派头十足。自从1938年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来,他一直出使莫斯科。苏德关系紧张之后,他更是小心翼翼。一方面怕得罪希特勒,另一方面怕得罪斯大林。他觉得他左右为难,但他是德国大使,只能做为德国撒谎的老实人。
今天,莫洛托夫在客套之中似乎含着气愤,但语气并不生硬。舒伦堡礼节性地为莫洛托夫打开一瓶香槟,笑道:“阁下,我一看你的神色,就知道你要向我提许多问题。”
“是的,大使先生。”莫洛托夫说,“最近,贵国好些事是否做得过分了些。我想提请大使先生注意。”
“哪些事情?”
“3月27日以来,德国飞机侵犯我国边境的事不断发生。我国政府已经向贵国提出八十多次抗议,仍然没有解决问题。这是为什么?众所周知,我们对贵国这种不利双边关系的行为,采取了最大限度的克制态度。我们的抗议是温和的,客气的。可你们把我们这种态度视为软弱,这行吗?”
舒伦堡道:“我理解贵国政府这种态度。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很遗憾的,很遗憾的。我已经多次向本国政府转达了贵国的意见。”
莫洛托夫继续说:“最近,这样的事情仍在发生。昨天晚上,我边防部队在罗夫洛附近发现一架悄悄降落的德国侦察机,并缴获了装在飞机里的照相机,几卷曝光胶卷,还有一幅撕破了的苏联西部地区地形图。这又作何解释?”
舒伦堡苦笑道:“这......我只能说,我有责任向本国政府转达贵国的意见,以便进一步核实情况。”
“还有。据我所知,贵国政府向我国边境大量集结部队,这究竟是什么意图?”
舒伦堡道:“不瞒阁下,我们向东部地区调动部队确有其事。但目的并不是针对贵国的,而是为了休整一个时期,以便下一步进攻英国。贵国不要误会。”
莫洛托夫说:“说实话,阁下!上述种种问题严重影响着双方关系。我是深感遗憾的。”
舒伦堡只好撒谎说:“我已经注意到,莫斯科和外国舆论界正在流传德国要进攻苏联的谣言。我希望贵国政府不要轻易相信,不要上丘吉尔之流的当。”
“阁下放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清醒的头脑。我可以这样对你表态关于德国想要对苏联发动进攻的谣言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是阁下能保证德国不进攻苏联吗?”
“这......”舒伦堡耸耸肩,双手一摊道,“我想阁下这个问题提得不恰当。显然,这不是我能回答的问题。但我可以尽最大努力说服当局,争取避免战争。” “大使先生!”莫洛托夫强调说,“鉴于当前形势,请你务必转告贵国:为了缓和苏德之间的紧张局势,我们已经采取了许多实际行动,例如,驱逐比利时、挪威、希腊.南斯拉夫驻莫斯科的外交代表,关闭他们的公使馆;对于贵国入侵我国领空的飞机,我们一直保持克制态度,没有下达关于攻击的任何命令。这就说明,我们是一贯主张苏德友好的。”
“很好。我最近要回柏林去。我将原原本本向元首转达贵国政府的意见。我相信,我们两国的紧张关系一定可以得到改变。”
“谢谢!”
6月16日,一份“德国进攻苏联准备就绪,只待时日”的情报送到了斯大林面前,斯大林竟然在上批道:“让呈送份情报的谍报员见鬼去吧。他不是谍报员,而是假情报制造者。”
一天晚上,莫洛托夫向斯大林报告洽谈情况。斯大林沉吟良久说:“从舒伦堡的态度看,继续保持同德国的友好关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针是正确的。但是......”
斯大林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两眼眯缝着望着窗外。莫洛托夫见元帅不再说话,心里很不踏实。
斯大林突然问莫洛托夫:“今天几号?”
“ 6月21日。”
斯大林在计算时间。他想,最好的前途是避免这场战争。如其无法避免,至少争取推迟半年。
这天晚上,莫洛托夫离开之后,斯大林仍然没睡。他仍在思考怎样维持苏德关系。不知怎的,这年四月初丘吉尔给他捎来的信又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了。
斯大林实在不愿意想起丘吉尔这个魔鬼。但越是不愿想起他,他就越要在脑海里翻腾。戴着高筒礼帽的丘吉尔好像老是在说
“斯大林,我的冤家,希特勒正准备进攻你呢!”
丘吉尔!丘吉尔是值得信任的吗?1938年以来,英国背信弃义对待苏联的事还太少吗?他暗送秋波,无非是挑拨离间,祸水东引。我们岂能上当!
斯大林正这么想着,突然,朱可夫大将从基辅打来急电:
“斯大林同志吗?我是朱可夫。有个紧急情况向你报告。”
“说吧。简要些。”
“6月18日,一个高个子德国士兵跑到我西部军防哨所来了,他向我边防报告:战争很快就要开始,准确时间是6月22日凌晨四点,德国将沿整个苏德边境发动进攻。”
“可信吗?”斯大林厉声问道。
“那个德国士兵解释说,他喝醉了,打了一个德国军官,因为怕枪决,就逃到苏联这边来了。”
“会不会是敌人的间谍,故意提供假情报?”斯大林问。
“不敢肯定。不过斯大林同志,这一情况很值得我们重视!因为那个德国士兵还说:如果到了6月22日早上5点钟,战争没有爆发,就证明我说了假话,那时你们可以枪决我。”
斯大林对此不敢相信,也不敢不信。
“可供参考。”他叼着烟斗回答说。
斯大林的话音刚落,机要秘书急匆匆进来他说:“中国同志发来一封特急密电!”
这是周恩来发给斯大林的一封特急密电,电文是:“据可靠情报,德国法西斯将于6月22日晨四时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斯大林看了这电文不得不相信了,中国同志不是得到可靠的情报,是不会发这样的电报来的。
斯大林接着又挂通了朱可夫的电话,下令苏德边境全线进入紧急战斗状态……
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
早在1941年,斯大林就发出惊人之语:共产国际没有必要继续存在。这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20日深夜,斯大林向苏联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莫洛托夫、加里宁、伏罗希洛夫、安德列耶夫、米高扬等和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季米特洛夫,介绍了他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的谈话。然后他出人意料地就共产国际的存在讲了一大段话。斯大林说:“一些党(指美国共产党)从共产国际季米特洛夫那里出来了,这并不是坏事。正相反,各国共产党应成为完全独立的党,而不是共产国际下面的支部……不同国家中的情况和任务完全不同。在英国是一个样,在德国又是一个样,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当各国共产党按此方式得到巩固时,再重新恢复它们的国际组织。国际是马克思时期建立的,当时正期待着即将发生世界革命。列宁时期的共产国际是在同样形势下建立的。当前,每个国家本国的任务突出了,然而,各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国际组织下面的支部这种状况是个障碍……请不要抓住不放。应认真考虑已经形成的新的条件……” 季米特洛夫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拟议中的解散共产国际的工作停止了,共产国际全力开展了配合和支持苏联卫国战争的工作。重新提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路线,并据此向各国共产党发出指示:号召各国共产党用一切力量支援苏联人民的正义战争,用一切力量反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指导和帮助被希特勒德国占领国的共产党组织掀起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武装斗争;搜集德国占领地的情报,并就各国共产党的事务和工作提出意见,给予指示……但是共产国际领导人的公开活动减少了。季米特洛夫说:“没有必要突出共产国际。”这是根据斯大林的意见而这样做的。斯大林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对季米特洛夫说:“共产党把其他国家的人吓着了”,要避免让别人产生苏德战争是法西斯与社会主义之间战争的感觉,因此,“目前,共产国际不应公开出面”。
这种情况到1943年5月开始发生变化,因战争而搁置的解散工作再次提上议事日程。这年5月8日,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曼努伊尔斯基与苏共领导人莫洛托夫就解散共产国际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商定“要制定一个解散这个中心的文件”。文件起草好后,于5月11日呈送斯大林。当晚斯大林召见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尔斯基,同意了这个草案,同时还讨论决定了解散共产国际的程序。
5月21日,在斯大林的办公室召开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席会议的除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外,还有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尔斯基。莫洛托夫宣读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加里宁指出,敌人会利用这个行动。斯大林说:“经验表明,无论是在马克思、列宁时代,还是现在,由一个国际中心来领导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工人运动都是不可能的......当我们建立共产国际的时候,我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以为我们可以领导所有国家中的工人运动。这是我们的过错。”结果,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
与此同时,5月20日、21日,向各国共产党发出了解散共产国际的提议。此时斯大林是比较着急的,20日他打电话给季米特洛夫说:“要不要今天将主席团的决议交去付印?要快一点公布。”5月22日《真理报》就公布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
5月28日,斯大林就英国路透社记者的提问作了书面回答。6月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确定所有支部一致批准解散共产国际的建议,宣布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和秘书处及国际监察委员会解散。6月10日,《真理报》公布了此决定的通告。6月12日,在斯大林住处召开了讨论共产国际解散的善后会议,决定在联共(布)中央特设国际联络部,委托其领导原共产国际的下属机构。到此,存在24年的共产国际正式解散。
斯大林为什么要提出解散共产国际?
1940年冬至1941年春,苏德关系明显恶化,斯大林不能不作应对战争的准备。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为避免形成德国和其盟国日本东西夹击的局面,苏联与日本在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提议解散共产国际,就是为达此目的的一个措施。通过解散共产国际,“所有反共产国际的公约将一下子失去了基础”,从而可以减少日本与德国形成东西两面夹击苏联的可能性。通过这一步骤,“资产阶级将失去他们所说的共产党人服从于某一外国中心,也就是说失去他们攻击苏联的这样一张最重要的王牌。”
到了1943年,苏联在外交关系方面仍需要大的突破。一是,虽然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胜利,但战争的形势仍很严峻,需要盟国的大力援助;二是,拟议中的第二条战线迟迟没有开辟,苏联独立承担着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重担。从减轻苏联的战争压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击溃希特勒”的期望出发,急需推动美英开辟第二条战线。因此需要与英美等国修好。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领导共产国际在世界开展共产主义运动是恐惧的。斯大林此举,应是消除英美疑虑,改善与英美关系的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