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四十八)


 

随想录(四十八)
 
 
善良和真诚总是受到误解。
 
社会太复杂。
 
学术是一件社会公益的事,能受到资助,资助人就是对社会做贡献,受不到资助,就是个人对社会做贡献。资助学术本身也是一种积德行为。
 
有些人把资助学术理解为一种福利,这是一种误解。
 
不管怎样,学术人要凭良心去做学问。
 
学术人现在也跟农民差不多,甚至不如农民,要受到层层盘剥,最后就剩一个赤裸裸的一个人。
 
领导干部要有大智慧,要善于明辨是非,不能被部下所忽悠。
 
良心是心灵的安慰剂。
 
中国人的约束:面子与良心。面子是外在的,良心是内在的。
 
良心的基础是同情心。
 
同情心来自于对自我利益关注的一种反射。所以,同情心的天然基础应是对自我的同情。
 
另外,良心也来自于教育和制度约束所形成的一种习惯。
 
建立在良心和面子基础上的道德是不牢固的。
 
恐惧是道德产生的有效条件。
 
中国人缺少恐惧。
 
中国古代的酷刑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是在人治社会在一种均衡。由于社会随机性很大,所以,为了有效控制,酷刑就是一种选择。酷刑增大了人们的恐惧意识,从而也就有利于道德的存在。所以,酷刑制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没有恐惧感,所以,就天不怕,地不怕。于是,道德就是面子工程。最终,良心也就面子化。所以,恐惧是产生道德的最重要基础。
 
有一些领导干部素质太差,连一些基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分不清好坏。
 
在中国,似乎忠诚和正直的人都是艰难的,小人往往是胜利者。
 
在《圣经》里,羊是善良的象征,但羊却是人们献给上帝的祭品,牛是勤劳的,牛也是人们献给上帝的祭品。这也许是《圣经》的隐语,是在暗示善良和勤劳就是通往理想王国的祭品。
 
不知道是祭品上了天堂,还是献祭品的人上了天堂,这就是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想上天堂,应当是自己成为祭品。
 
弄人的人是越弄越精,手段越来越高明,方法是越来越多。
 
有些人说话是话里有话,表面的话是体现正义的,话里的话实质是非正义。
 
真正做事的人是搞不过弄人的人的。做事的人由于忙于做事,就不可能有时间去造谣诽谤,再说,真正做事的人都是有良心的人,这些人也是不可能造谣诽谤的。
 
人与人之间有时很难沟通。对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你的出发点是社会,但别的人看到的是你的收益,而不是社会的收益。
 
在一个没有正义感的社会里,坚持正义者就是孤独的。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同的世界是无法沟通的。
 
汶川大地震给全国人造成了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也激活了同情心和道德意识。
 
汶川大地震后,似乎又进入到一种麻木状态。
 
没有正义,只有麻木,国家如何发展。
 
善良是好事,但忍让未必是好事。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伯乐。
 
感觉许多人有精神病。
 
同样一件事情,若你是群众,处理的结果就是一种,若你是领导,就又是另一种结果。一些人见所有的穷人就狂吠,见所有的富人就摇尾,也许是天生的,也是动物适应竞争而产生的一种本能。
 
在一个权力就是一切的时代,你只有做权力的奴隶,否则,你就没有活路。
 
 
宋圭武2010-1-10 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