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经济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只有人民感到幸福,社会的发展进步才会有不竭的源泉。经济发展是基础,改善民生是根本,社会建设是保障。近年来,政府加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性工作,政府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做出努力。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如何解决,发言权在群众;措施是否得当,群众能否得到实惠是关键。政府只有切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突出抓好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各项政策难以落实,再好的政策都形同虚设。现在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民生改善的政策、举措。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实施过程中的重重障碍,一些改善民生的措施属于花拳绣腿,民众并不称好。
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效果。突出抓好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突出抓好改善民生,关键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府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解决好涉及教育、就业、就医、分配、社保、稳定、贫富差距等群众基本生活的民生问题,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
一、改善民生,必须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切实抓好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是人民群众维系基本生活、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有效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各种劳动力的再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循环;要不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完善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改善民生,必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的发展需求,积极解决教育、卫生、文化和住房问题。教育是富民强国的根本之策;医疗卫生直接关系人的健康素质;文化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住房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因此政府要摒弃一切为自身利益考虑的不良思想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努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特别要关心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形成能够切实改善群众住房需求的新方式。
三、改善民生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让公平正义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法律保障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法律执行的过程中“不公”当道,充满钱权交易,贪污腐败成为社会的主流,民众将会失去对法律的信心,法律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改善民生,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成为一句空话。
总而言之,虽然改善民生所做的都是一些琐碎的、细小的事,但事虽小,意义却很大。只有切实改善民生,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最有效的动力。
民生事小,小事不小!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