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职路(一)


 

最近这些日子总算可以暂时闲下来,一次次的笔试、面试可以告一段落。年前的招聘也步入了淡季。趁此机会,对自己这些年来实习、求职的经历做个回顾和总结。
我是北京一所外语院校德语专业的学生。在外界看来,小语种是个很吃香的专业。英语在我们国家已经很泛了,除非你练就东方不败的本领,否则很快被埋没在人才的海洋中。而小语种不同了,正因为它稀有,所以理应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其实,真正的苦衷恐怕只有德语专业的学生才有体会。小语种的就业率实际上各不相同,具体会看你学的是什么语种。要是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那只要你上心,找工作不用愁,因为这些语种很大一部分工作缺口是针对拉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中国与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从来都比较密切,往这些国家输出的人力、物力,带去的项目也多。所以懂得这些曾经是殖民地国家的语言,会比较容易找到外派的工作。但是,母语为德语的国家主要是德国、奥地利、瑞士的一部分。很显然,中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的贸易程度不如第三世界国家。而且,来中国投资的德国企业工作语言都是英语。所以这样的现状决定了德语专业自身的尴尬。
大二时候,我通过各方面的打听,了解到这个现状。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首先,英语一定要学好。还好英语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语言,我对英语的学习热情甚至超过我的专业德语。课余时间,我花了大量时间在英语上,每天背GRE单词、句子,听CNN新闻,看美剧,学习美国人地道的表达方式,模仿美国人说话语音语调,尽可能做到与其一致。每积累一个新的词汇或习语,我都将它收藏进背单词的软件,利用艾宾浩斯曲线,循环记忆,直至能够轻松自如的脱口而出。尽管地道的美语可望而不可及,但仍然是我追求的境界。我了解到英语相关的一些证书,都去尝试,最后拿到了CET6、BEC高级、央行的金融英语证书、北京市英语口语证书考试高级。证书这种东西,它在工作后用处不大,但在漫漫的求职路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成为你的一块儿敲门砖。
大三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光有外语远远不够。语言毕竟只是一门工具。甚至跟外语专业十分对口的翻译行业,也需要你掌握各种行业的知识。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的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比如市场营销、公司理财、国际金融,积累这些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从学习中,我对经济运行有了宏观上的粗浅认识。在旁听公司理财课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在美国福禄克公司工作的朋友,他也是利用下班时间来大学里充电。正是通过他的介绍,我后来去福禄克参加了我的第一份实习工作——电话营销。生活就是这样,处处充满了机会,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不定你交的那个朋友就是你职场上的贵人。
美国福禄克公司是电子测试工具集生产、分销、服务为一体,世界500强公司丹纳赫集团旗下的公司。我实习的地方是其北京办事处。我所做的工作是对公司成立60周年巡展活动进行电话邀约、客户数据库录入。工作在现在看来不难,但对于当时的我,一个长期泡在校园的环境里对外面的社会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刚进去便显得笨手笨脚,言谈举止都十分幼稚。同事教给我的话术我会写在纸上,然后打电话时只会小心翼翼照着话术念,生怕出错。比如“您好!某某先生/女士,我们公司最近成立60周年,在什么时间某某地方举行一次新产品的展会,届时会有万用表、彩色示波表这些新产品亮相,希望您到时候可以前来参加。您要是方便,我一会儿将邀请函发给您!”典型的Call center话术。接电话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由于都是老客户,不耐烦或鲁莽的还是比较少,但有时会顺便谈到他们现在使用产品的一些缺陷或是嫌我们产品很贵,我便只好以笑声搪塞过去。我对产品知识一无所知。市场部经理是个不到30的女士,江阴人,对我很好。会对我打电话的热情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我工作的缺陷也十分和善的指出。比如会告诉我在邀约的时候,告诉客户展会提供免费的午餐。其实有时候营销不完全是用理性让客户折服,更多的时候是上客户在感情上、胃口上产生共鸣。一旦客户感情上认同你,接下来的事便好办了。福禄克在这一方面做得的确很好。公司会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电话暗访,假装客户,以此考察员工与客户的沟通是否专业。而后会开员工会议,专门帮助员工改善话术,有时对一句销售术语会进行长时间的讨论,分析怎么说会让客户在感觉上产生共鸣。
我有一次有幸参加公司的远程电话会议,会议由上海办事处的沈工主持,与我们这儿还有沈阳办事处三方一起讨论业务进展。会议对我们的目标客户进行详细的分析,从哪个行业适用我们的产品,具体到钢铁厂内什么类型的设备运行时,什么时候需要我们何种类型的产品对其温度进行检测等等。那时的我只是一个大三的小毛孩儿,经过这种商务会议的洗礼,感觉整个视野都被一把钳子强行敲开。原来营销的专业性如此之强,需要对客户进行详细的分析,实地考察,才能真正弄清客户的真实需求,才好与产品使用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而帮助产品的销售。
在福禄克实习了一个多月,由于临近考试,便辞了工作,忙于学业和考证。大三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模拟联合国,主题是金融危机下联合国财政改革。这事儿前前后后忙了快一个月。我代表德国外交官,从资料的搜集、立场文件的起草,到场外结盟、讨论彼此的方案,忙的不亦乐乎。联合国有这么个规则,决议草案的生效要通过2/3成员国的赞成,前期的工作文件可以由数个国家共同起草,并在工作文件的基础上形成决议草案。于是,我策划出一套取胜的方案,联盟了包括我们德国在内的11个国家,分开源、节流两部分起草工作文件,最后在美国等剩下4国不知情的情况下,联合起来否决了“美帝国主义”等4国的决议。11国起草的两部分工作文件拼在一起形成最终的决议草案。由于表现的比较积极,最终被评为“最佳代表”。
大三暑假,我通过学长介绍,在北京北汽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实习了1个月。当时,学长介绍我这份工作时说明了情况。工作地点在亦庄,缺点是上下班比较辛苦,往返4个小时。早上估计6点半起床,晚上7点半到家。而优点是500强企业,可以进入汽车行业,学习采购的内容。我没做思考,很爽快的答应,并向学长道谢。因为我觉得,我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经验,无论再苦再累,我得抓住一切能够积累经验的机会。于是,那一个月,我每天早出晚归,睡眼惺忪的样子出门,满载着充实与疲惫回来。这项工作和我在福禄克的工作比起来,更加正规,要求我的独立性也更强。我是在产品项目部负责非生产性采购,说白了就是负责购买公司的办公用品、生产器具等等。但是涉及到一整套的采购流程:制造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写好采购申请单经总经理审批后送到我这儿——我联系供应商,如果采购预算高于4000元,还需联系三家进行比价,并起草正式合同双方签字——商家送来货物带去使用部门验收并填写货物接收单——最后我制作付款申请单,经部门经理签字后,将一套单据按付款申请单、发票、采购申请单、合同、货物接收单的顺序粘贴好于每周一、二送至财务部签收。这样,我不但需要和外部供应商联系,还要和公司内部各部门进行直接的沟通。公司有自己的生产车间,一次经理安排我在车间帮助工人干活,我和工人交谈得知一些生产的商业机密。其实国内的一些很有名的国际汽车品牌,生产时用本土相对廉价的原材料,生产的工序也未必严格到能百分百保证汽车产品的质量。
我们办公室加我一共4人,部门经理总管产品项目,还有生产性采购员和数据工程师。我经常在他们与客户通话的时候,偷偷记录他们所谈的内容,因为有些业务上的话需要慢慢品味方能得其要领,当时根本无法听个明白。比如采购时需要问清楚对方规模、主营产品、包括一些税务发票的事宜。从他们与客户的谈话中也能学到他们言语利索、思路清晰的职业素质。工作之余和经理闲聊的时候,她聊到我的职业发展时,一句话道出了中国的现实情况,“在中国,要么跟着共产党干,要么争取出国改变身份。”我想这些就是目前那么多人热衷考公务员、进“国”字头企业的原因吧。人们都知道中国现在是谁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