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百姓最吝啬的皇帝


历史上对百姓最吝啬的皇帝

 

天寒地冻的北方是进补的好时节,穿着窝囊的冬服,躲在无风的角落百无聊赖的捧读 朱东润先生写于1943年的《张居正大传》。前几年,写张居正的书曾在出版业大火过一段,想来是与改革与传统进入阵痛期有关吧。但坊间论道多主观臆断,编排戏说油腔滑调者多;浩瀚检索据实推断者少,这是一段时间以来,历史文学出版兴盛的缘由与弊端,反正大家也无心于真实历史之辩白,搏一开心得了。

朱东润先生这本写于1943年的《张居正大传》治学严谨,考据准确,极少评点,极多佐证,读来心中不飘忽,宛若闯入明史档案浩繁大库之中,言之凿凿,气韵贯通,是一部难得的传记佳作。

张居正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将日渐式微的明王朝覆灭延迟了70年,史家以为在张居正死后的五年,既万历15年,中国汉文化由此进入加速下行的快车道,一发不可收拾,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才结束这种衰败之势,并由此开启一个新的民族复兴100年。

改革者的下场都不算好,张居正亦不例外,好在他身前并没有遭受劫难,死后六个月,皇家追索抄家,他的三个儿子先后死于非命,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行此不仁不义之事的正是他的乖巧学生,对他敬如父亲一般的明神宗。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外各个荒诞之极,明神宗就被称为历史上对百姓最吝啬的皇帝。

张居正曾直言“陛下好货成癖。”朱东润先生书中这样写道:万历三十年的时候,神宗病重,看看死已近,这才下诏把自己发明的那些剥削人民、无补国用的商税、矿税,一概取消,召首辅沈一贯入宫,亲自把手诏交付他。一贯出宫以后,大臣们一面悲痛皇上的病危,一面也不免庆幸民生的复苏。然而,第二天神宗突然好了,思来想去还是舍不得这一大注民财,忙派太监们到内阁追还圣旨。大学士正在设法挣扎,太监们来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连来二十位,拼命坐索。神宗派司礼太监田义去,田义不肯,神宗从床上爬起来,拿刀子戳上去。内隔里这二十位太监,磕头恳求,额角都磕破了,血流满面,沈一贯无法,只有把圣旨缴进,一切矿税、商税、照旧征收,银两不断地向宫中流进,才能满足这位小农外孙(其母是山西人)的吝啬。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