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二)
王先金 编著
第四章 希特勒反间计 斯大林大清洗 (9)
斯大林拒绝交换
即使是佐尔格那样的超级天才,在从记者转为特工时,也应经过培训,掌握反谍报工作规律和技巧,否则就会出错,行动就会“走样”,就会造成损失。
可惜,佐尔格少了专门培训。他常有出格行为,例如,骑摩托车在东京执行任务。30年代的东京,交通非常繁忙,情报处领导人骑摩托,开玩笑!万一出车祸,昏迷了,随身携带的情报就会泄漏出去!有几次他带着情报差点进了日本警察局!又比如,往莫斯科发超长密电。佐尔格是知道的,东京雷达密布,过长的密电很容易被截获。
1941年10月,佐尔格被日本警察秘密逮捕,不是由于叛徒出卖,主要原因是佐尔格犯了当特工的大忌。佐尔格曾同归侨、日共党员宫城保持联络。宫城是画家,在侨居美国时被苏联情报机关招募,后为苏军总参情报局工作。但情报局长别尔津突发奇想,把宫城从美国派回日本同佐尔格联络。难怪佐尔格在日本不是被军事情报局破获,而是被抓共产党的政治保安局破获的。佐尔格还有一个左派“线人”,此人能从后来担任日本首相的近卫那里弄到情报。这也是严重失策,因为左派人士向来处于日本反谍机关的严密监视下。
在佐尔格的使用问题上,苏共中央也有失策。佐尔格早在1919年就加入了德国共产党,曾以合法身份作为专职干部在柏林党中央工作,完全可能被德国反特机关发现,但幸好未被发现,而且让他加入了德国法西斯党,作为掩护。
佐尔格于1941年10月18日清晨在自己的寓所被捕。另有相关的35人被捕。佐尔格被捕后,遭受了残酷的折磨和严刑拷打。佐尔格的被捕在柏林引起了大地震。希特勒要求日本政府交出这个叛徒,但日本人拒绝了。
1944年临近尾声,德国战败已成定局,它的盟友日本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日本人曾几次向苏联提议用若干名被押在苏联的日本军官交换佐尔格。但斯大林没有同意。斯大林是个报复心很重的人。佐尔格提供的德国即将发动对苏战争的情报,同斯大林自以为是的判断相左,未被采纳。斯大林是不愿拯救这个表明领袖失误的活证据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佐尔格最终向日本承认了自己的苏联特工身份。
日本起先并没有发现佐尔格是苏联间谍,而是把他当成德国间谍了。佐尔格为了自救,招认了自己是苏联特工。他认为:自己是苏联特工,不是日本的敌人,而是日本的朋友。自己是共产国际的人,是意识形态工作者,不是间谍,并不搜集不利于日本的情报。为了日本人民的利益,自己力求使苏联不同日本发生纠纷。
然而,虽然苏联当时全力支持共产国际的活动,但极力掩盖。当然,斯大林不喜欢佐尔格的立场和表现。
1944年11月7日,苏联万众欢腾,庆祝十月革命节。那一天,苏联政府通过报纸特意向苏联情报机关致敬,并向一些特工人员授予苏联英雄勋章,表彰他们为反法西斯战争建立的功勋。但是这里面没有左尔格的名字。
就在这时,被关押在日本东京巢鸭监狱里的左尔格,正孤零零地但面不改色地走向绞架。他跨到绞架下面的踏台上,把拳头高高举过头顶,用俄语庄严地高呼口号:“苏联万岁!红军万岁!......”与他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尾崎秀实。
左尔格在他去世20年之后,即1964年,他才被苏联政府追授为“苏联英雄”。其中原因,除了以上所述,就是左尔格原先的顶头上司直接派他到日本去工作的别尔津以及随后接替别尔津领导他的乌里茨基,都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受到怀疑,先后被枪决,因此左尔格也同样处于不受信任之中。
苏联政府为何不营救佐尔格?
苏联政府为何不营救佐尔格?到了21世纪有人对此作出了新解释。
佐尔格被日本警方逮捕后,在狱中的佐尔格相信:由于他为苏联作出的重大贡献,苏联政府会用交换间谍的方式将他救出。
但是,苏联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营救措施,始终保持沉默。1944年9月,佐尔格被日本法庭判处死刑。在知道获救无望后,佐尔格向日本当局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希望在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这一天对他执行死刑。
1944年11月7日,东京监狱对佐尔格执行了绞刑。
苏联政府为什么不营救佐尔格?西方媒体攻击苏联政府冷酷无情。这种说法并没有多少人相信。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派遣佐尔格出国进行情报工作的人,是前红军情报总局局长别尔津将军,他在大清洗中遭到镇压,佐尔格受到牵连。
二战结束后,苏联在德军战俘中发现了理查德.佐尔格的亲弟弟。在贝利亚的批示下,他获得特殊关照,被从进行苦力劳动的战俘营转移到一个专门实验室工作。这说明苏联政府念念不忘自己这位情报员的重大功绩,对他的亲属关怀有加,并不因为他是别尔津派出的人就加以冷淡。由此可看出,如果当时能够搭救佐尔格的话,苏联政府不会没有行动的。
也有人硬说这位著名的谍工是被苏联政府出卖的。这种说法难以成立。
地下谍报人员被捕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会承认他是自己的间谍。在对德战争期间,由于一些原因也无法交换战俘。
苏联政府之所以没有采取对佐尔格的营救行动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正以全力对德国作战,不希望在远东开辟新的战场,因此不愿得罪日本。斯大林几次拒绝了罗斯福要求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的请求。1942年,杜立特的美国飞机轰炸日本后,有几架飞机降落在苏联远东。为不激怒日本,苏联方面扣住这些飞机不肯放还美国。
如果苏联同日本交涉归还佐尔格,就等于承认在日本有一个庞大间谍网,这无疑会恶化苏日关系,这与苏联稳住日本的策略相违背的。
因此,苏联政府在当时没有采取营救佐尔格的行动,是服从战争大局的需要。
苏联在日本的情报网,实际上并未因佐尔格和他几位最亲近的助手被捕而受累。在日本,为苏联工作的人既有俄国侨民,又有别的间谍,甚至有一些最上层的日本官员积极与他们配合。
在二战中,苏联并不只是从佐尔格的情报小组那里获得了日本将不对苏联开战的情报。佐尔格以其出色的工作为苏联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把他的情况视为挽救苏联的关键,则是错误的。
苏联在战争期间为了胜利,付出了惨烈的民族牺牲,在千千万万苏联人为了夺取胜利而牺牲之时,对佐尔格当然不能有什么特殊,众所周知,斯大林在战争中也没有同意德国人用他的儿子换回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的请求,苏联政府在当时为了战争的大局而忍痛放弃对佐尔格进行营救,实在是无奈之举。
佐尔格与“南京大屠杀”史料
20世纪30年代中期,佐尔格以德国驻日本大使馆资料分析员的身份做掩护,从事情报活动。1937年12月中旬,日军攻占南京,佐尔格以出差的名义从日本来到中国,住在上海的华茂饭店,该饭店位于外滩附近,当时已被日本海军侵占,日本陆、海军报道部和《朝日新闻》、《东京新闻》等报刊记者站也设在这儿。佐尔格在此猎取有关中日战争日军方面的重要情报,设法发往苏联远东情报局。
为了了解日军在南京搞大屠杀的情况,他在日本陆军情报部高级参谋乌赖大佐的陪同下,搭乘一架海军航空兵飞机从上海来到南京。
飞机飞过长江上空,佐尔格俯身向下望去,只见江面上浮满了中国军民的尸体,混浊的江水一片片被染红!江边煤炭港、和记洋行、中山码头一带许多房舍已成废墟,尸体比比皆是。在江上巡弋的日军舰艇不时开枪开炮,追杀零星浮泅渡江的中国人。江边被击毁的民船飘着黑烟......在南京城内,佐尔格去了金陵大学校园内的难民区,看到日军成群结队地挺着刺刀冲进难民区,搜捕藏匿于难民中的中国军人、警察。抓到后便拖出人群殴打,五花大绑地押走,有反抗的当场被刺死或开枪打死......目睹日军的野蛮兽行,佐尔格万分愤怒。他曾在宁海路上喝令两名日军士兵放开一名南京女学生。由于他胸佩德国外交官证章,而且说一口流利的日语,那两名日本兵勉强地放开了“猎物”,悻悻而去......
在南京他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他谢绝了乌赖大佐邀他住中央饭店的好意,而是住进了德国大使馆。在短短的几天里,他做通了大使馆二等秘书格.劳森的思想工作。
格.劳森利用自己是外交官的有利条件,天天乘坐插有德国国旗的小汽车外出,收集了许多第一手材料。如在三牌楼和会街,他拍到一组日军大白天闯入民宅劫掠并刺杀呼救的居民夫妇的照片。在汉中门外大街,劳森又拍下一组日军枪杀一小队已被解除武装,身穿黑呢子大衣的中国宪兵的照片......他还拍下鸡笼山下的千人坑,新街口福昌饭店遭劫后的惨景,夫子庙贡院街上日本兵持枪追逐妇女等照片。劳森又收集到不少文字资料,如日军告示、宣传皇军军威的画册等。在施密茨、玛丽尼、吕西豪森等外交人员的帮助下,苦干几天,整理撰写出14万多字的材料,征得当时德国陶德曼大使同意后,这批材料被放进外交邮袋送回德国。
希特勒看了材料后,授意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将这批材料作为外交秘档严加封存。同时,他还指示里宾特洛甫召见日本驻德国大使广田弘佑,要他提醒日本帝国政府,在对中国进行的战争中要适当注意策略,不宜再干“南京大屠杀”那样的蠢事,给日本和它的盟国增添麻烦。
就这样,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992年底,这一批关于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的档案才公之于世。
左尔格与石井花子
左尔格就义后,在日本唯一为他的后事奔走并深深怀念着他的,是他的日本女友石井花子。28岁的花子原是东京金色莱茵酒家的女招待。1935年5月,左尔格过40岁生日时在“金色莱茵”结识了她。当时左尔格内心感到非常孤独,因为真正的朋友无法与之相聚,带引号的“朋友”,他又不原与之交往。与花子的友谊成了左尔格紧张工作之余的唯一安慰。左尔格把她从酒店里调出来担任自己的秘书。在左尔格受到日本警方的注意之后,日本特高课曾多次把花子找去盘问。但是,她宁肯自己受委屈,也不曾对左尔格的活动吐露一个字。左尔格被捕后,她也受到了传讯和拘禁。
战后,石井花子得知左尔格已经牺牲。经过执着的查寻,她直到1949年才在一个荒凉的墓地里找到左尔格的遗骸。她辨认出左尔格遭车祸后安装的金牙套和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腿骨上留下的伤痕。她伤心地想起了左尔格当年同她谈起莫扎特时说过的一句话:“命运是多么的不公,应该立丰碑的天才,却同无家可归的乞丐一起埋在荒冢里……”
后来,她用左尔格的金牙套为自己做了一只戒指,作为永久的纪念,并且倾自己的全部财产重新买了墓地,为英雄立了墓碑,上面写着:“这里安息的是一位为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面献出了生命的英雄。”
石井花子对左尔格忠贞不渝,终身未嫁。1965年,苏联政府曾派人来到东京看望她,并邀请她访问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