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洲中国、印度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崛起,印度先是和中国比经济、然后比军事、再到比综合国力,比来比去好像都不如中国,比来比去越比越缺乏自信,比来比去越比越感到沮丧。虽然偶尔也会拿在软件领域的领先产业对中国炫耀一把,但毕竟感到在众多领域、众多方面都无法超越中国。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优势让印度倍感压力和不安,于是印度有比生妒、有比生怕、有比生贬、有比生诋毁,只要有一点机会,印度都不放过抹黑、诋毁和贬损中国形象。它时而在国际面前扮演“怨妇”,时而扮演“长舌妇”,对于中国,印度从媒体到官方,普遍以一种复杂的眼光审视着、以一种复杂的心态在揣测着、以一种不可告人的阴暗心理窥视着。仔细审视印度目前的政策,印度越来越变得象一个不怀好意的“长舌妇”了。
印度和中国同属于亚洲国家,位置不过一个在南亚一个在东亚;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都有很多各自的问题需要解决;两国都有过被殖民的痛苦经历,应该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才对,但是由于中印存在过一场让印度始终觉得憋屈的战争、因为中印地缘相近存在领土纠纷,随着印度的经济和中国一样也在快速发展,再加上美日等国对印度的拉拢和言过其实的“吹嘘”,当然还有印度自身国防实力的增强,印度的心态也开始发生了一些阴暗的变化。1942年-1945年,身陷囹圄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其《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豪情大发: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可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自此做“有声有色”的大国就成了印度历届政府的梦想。由于欲和中国争亚洲老大,印度的亚洲战略构想里始终把中国当做假想敌来对待,言行多不友好,故而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媚眼,印度马上心领神会,主动投身和加入到诋毁中国的行列,和西方的反华声音组成“大合唱”,并且大有不惜身作“长舌妇”甘当西方制衡中国的“马前卒”的欲望,东西一唱一和,目的都在于破坏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崛起的形象。
近期中国反导实验的接连成功,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优势更加明显,这也令印度更加不安,印度时报13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日前进行的反导试验证明中国军事太空项目正在积极扩张,但印度方面却尚未做好应对这一威胁的准备,甚至连军事太空理论都尚未成形。为此印媒无情痛斥本国无所作为。对中国在西南建设水利工程,印度也是心有余悸,诬蔑中国在对南亚搞“水战争”。东方网去年11月16日刊登《印度防务观察》编辑、资深专家巴拉特·韦玛日前发表文章,再度渲染中国的军事威胁,并鼓吹印度应加快军力建设进行应对,并要具备瘫痪解放军通过铁路向西藏运输兵力的能力。他还指出仅凭印度自己的力量无法应对中国,其必须寻求西方盟国的支援。这些事实都说明印度面对中国在各方面发展,内心已经恐惧到几近崩溃的地步,他们急不可耐地加入到诋毁中国的队伍中来,目的就是要给中国施加舆论压力,同时激发印度的民族主义思想。事实证明印度朝野也确实在对中国“演双簧”:一方面印度政府不断向中国释放缓和信息,称中国不是印度的威胁。与此同时印度媒体却起劲地散布“中国威胁论”。这两种声音乍听起来“唱反调”,实质上它们就像一根绳索的两股,表面上虽然较劲,内地里却拧在一起,目标是在民族利益上一致对外。对此一位印度资深媒体人士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访谈时指出:不论是印度政府,还是媒体,实际上都是站在民族利益的立场上行事的,媒体和政府好比同一辆马车上的两副套索,他们所拉动的都是印度的国家利益。
中国有句古话:敌变我变。针对印度加入诋毁中国的举动,中国是否也应该制定更加明确的对印宣传和反制战略呢?我想,这肯定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