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中的心理学
访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岳晓东
岳晓东: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如何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性格,进而自我实现?在企业的环境中,在做决策过程中,如何把非理性的因素尽量降低,提高理性的因素,能够促使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共同去做一件事?
价值中国:您这套书是一个心理学系列,像《爱情中的心理学》、《决策中的心理学》。您的这套书有什么特点?
岳晓东:除了现在的《爱情中的心理学》、《决策中的心理学》、《历史中的心理学》,我计划还要写“追星中的心理学”,“网络中的心理学”,“股市中的心理学”,“楼市中的心理学”等等,希望把心理学推向社会。
这套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写广为人知的人物,鲜为人知的理念。比如说据我考证,朱元璋有人格分裂,前后不是一个人,早年朱元璋和晚年的朱元璋判若两人,这叫人格分裂。王安石搞改革,为什么失败?不在于政策,主要是他是典型的偏执性人格障碍。这就导致他最后养了一帮小人。
这些内容放在心理学系列里来分析,案例式的写法,所以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玩、好用。我不会给你讲大道理,也不会干巴巴的讲人生指点,我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
价值中国:您的这本《决策中的心理学》是案例加理论的形式,分析了一些心理特质如何会导致成功或者失败的决策。但读者可能还会有一个疑问,就是行动力,也就是这种决策的执行力能不能、怎样去培养,怎样去改变自己。
岳晓东:相对于建议性、针对性很强的书,我的这套心理学系列书主要是突出好玩好用这两点,希望把心理学推向社会,属于心理学科普写作。这套书中主要是希望让读者自己去感悟、理解,潜移默化的反馈到心里形成一种心理刺激。
这种方式对我写作的最大挑战就是举例。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写实,一种写意。我写的东西都是有出处,有考证的,关注细节,属于写实。
我这本书中对案例中的人物通过心理分析将他们都立起来了,希望能帮助读者开心眼,从心理学角度看世界。所以虽然这套丛书中的案例大家都可以看,看得懂,但是对于业内同仁、学心理学的人、包括做心理咨询的人,不能只从书本到书本,你要跟社会生活所接近,那你就要懂得开心眼。最终这本书对他们就变成点击心理学了,你点哪儿我说到哪儿,任何人我都给你做心理学的分析,只是我找到他的心理点了。
价值中国:心理上的很多特质我们可以理解成为人的性格、人格,这些性格因素是否可以改变?
岳晓东:可以。咱们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三岁定八十,其实这都是因为你不愿意改变自己。如果你愿意,人的整个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内向可以变成外向,焦虑也可以变成放松,关键你要不断地挑战自我,把它当回事,你要完善自我。其实,无论是基督教的《圣经》,还是孔子的《论语》,最后都是在改变人格。如果你按照上面讲的做到了,你就变了。比如《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你把所有这些都做到了,你就变成君子了,达到人格自我实现了。什么叫自我实现?就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结合的那一刻,理想的自我在上,现实的自我在下,这两刻最后如果合二为一了那就是自我实现了。那实际上是在改变你自己,这当然不止心理了,实际上是你的性格或你的人格的改变。
君子就是你人格理想状态,就是你修炼出来的。所以人格可以进行改变。你不改变你的人格是你不愿意改变,你没把它当回事。
价值中国:我们说个性,但有的个性特征在心理学上可能是一种病态,比如像林黛玉,这个之间的界限怎么界定?
岳晓东:心理学上说正态、异态,或者变态,这是一个深入的话题。咱们举个例子,你说芙蓉姐姐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她属于正态、还是异态?其实人家一点都不糊涂,人家卖的就是自己。心理学怎么给她解释,心理学粗说这叫自恋,只是做得有点过分了。她觉得自己特美,她对自己的评估跟别人对她的评估有很大差距。她试图向别人证明自己是很美的人,所以做的很辛苦,到最后,结果是牺牲自己娱乐大众;细说,她有点偏向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就像小孩子人来疯,特别享受别人的关注,特别享受展示自己。这是人格特征。
最早弗洛伊德就做自我的剖析,其实我们都要有这样的,专业术语这叫自我的觉察。人看自己总是有自我防御性,他总是云里雾里的,不是绝对能看清自己。
价值中国:这本《决策中的心理学》里面有些内容挺有意思的。说“李鸿章‘误国’从何而来”,“康有为为什么变法维新失败”,在书里您着重突出他们一些性格,包括人格特征。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也说“时势造英雄”,因为人都是社会人,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岳晓东:这就是看各种分析了。举个实例,性格对历史的作用,比如朱元璋乱杀功臣,这个问题你从史学、政治学没法做到。因为史学上历代开国皇帝杀功臣是一种延续的游戏规则。为什么?打下江山后,这些一起打江山的人就不好用了,所以只好用下面的人,把你们养起来。但是又怕他们将来篡位,所以我把他们杀了。但是对比朱元璋,唐太宗一个没杀,宋太祖属于最恩慈的了,为什么偏偏到了朱元璋这里就滥杀无辜?而且他是群杀,不是个杀。所以这个事情只有从心理学说起,那是因为他的焦虑,他属于强迫症,他在内心里用了很大焦虑强迫自己将这帮人都得算进去,然后又不断得到印证,他只愿意听他愿意听的话,所以他一群群的杀。而且杀的过程当中人就变了,就像罪犯,比如说偷东西,第一次你他会做挣扎说我不能偷,因为你要突破道德限制。但当他拿了的那一刻就是你非道德化了。然后,就不断非人格化,为什么呢?因为有成功体验了,不在乎了,所以最后在不断滥杀无辜当中朱元璋彻底变成了另一人。
朱元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当他做元帅、将军的时候他可以恢弘大动,但是做了皇上的时候他非常的猜疑、阴险、自卑。
价值中国:这属于人格分裂吗?
岳晓东:人格分裂俗话讲叫性情大变,前后不是一个人了,这个只有心理学才能解释。而且朱元璋是因为个人的人格特质改变了国家的国体,造成了明清两朝就没有宰相,清朝是到了末年改革的时候才恢复了首相制,最后那是属于很短一段。所以因为以人格特质造成了国体的改变,这就是性格主导了历史。
价值中国:所以说现在在企业当中,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会把这个性格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岳晓东:那当然了,因为大家能力都是相当的,最后就是你的人格特质的差别。搞改革,王安石最终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他偏执,听不进去不同意见,谁听我的我用谁,那最后养了一帮小人。王安石本人是个顶顶的君子,但是用的全是小人,这个“小人”的评价不是我给的,是后世评定的。为什么是小人?因为这帮人功利,投机,都说一顺的话。所以王安石就是失败在人格上。
价值中国:您觉得在做决策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在哪里?
岳晓东:决策的风险我们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是信息的把握。但从心理学上讲,决策以信念为基础,没有信念的决策是不牢固的决策。信念就是个人的信仰、自信心、自我成效感的组合。由此,一个成熟的决策者应该能够对自己的决策深思熟虑,并充分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尤其应该处理好决策的风险性、信仰性和无悔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越平衡,决策就越可以充分贯彻和实施。
决策有三要素,首先,对应决策的风险性的就是“虑定心强”。简单说来,它是指对决策问题风险程度的评估,其核心问题在于把各种危险的可能性都想到,并按其严重程度来加以排列。你深思熟虑,反复权衡择优而断之后,就不会轻易动摇这个信念,对任何结果也都会心平气和。任何决策都是不可免除风险的,而没有风险的决策也必将是平庸的决策。充分贯彻“虑定心强”的原则,可以再决策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第二、择善固执,想清楚了就做到底,它体现了决策的信仰性。和信念值相关的是决策中的“软决策”。所谓“软决策”,也叫做定性决策,是指难以用准确数量来衡量目标,主要依靠决策者的创造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来进行决策。和“软决策”相对应的则是“硬决策”,也叫做定量决策,是指决策目标可以用准确的数量来表示,主要用数学方法来进行的决策。综合而言,信念值就是对决策问题主导思想的承诺,其核心问题在于要找到决策的信念基础,并坚定地加以贯彻执行;
第二、行慎寡悔。在决策学上,后悔值是决策者失策所造成的损失价值。有个概念叫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当某一种自然状态出现时,那时将会明确,哪个方案是最优的,即其收益值是最大的。如果决策人当时并未采取这一方案,而是采取其他方案,这时就会后悔。最大收益值与所采取的方案的收益值之差,叫做后悔值。按照这个方法,可以先找出各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然后选择最大后悔值为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做决策时尽量降低风险。
价值中国:您在《决策中的心理学》这本书中也说到了决策的理性和非理性。那么,在企业的环境中,在做决策过程中,如何把非理性的因素尽量降低,提高理性的因素,能够促使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共同去做一件事?
岳晓东:我还是举实例。咱们就举邓小平,小平搞改革怎么做风险管理,三论——猫论、摸论和不争论。什么叫猫论?不讲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猫论;
摸论,摸着石头过河,不要一上来就那么着,所以在深圳搞试点,如果搞试点不成功只是影响局部,成功了则全国推广。这在心理学上,叫决策的流动性,即在变化中寻找决策的最佳时间点。“摸着石头过河”,常常被误解为一种经验型决策方式。其实,它是一种适应现代决策环境和复杂决策问题的决策行为。彼得·德鲁克认为,把重点放在寻找答案之上的决策是不高明的决策。制定决策的首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确定问题。问题找准了,办法就能对路。即使一时决策失误,只要方向和目标明确,局面就容易扭转;
第三是不争论,到底该不该搞?咱们争来争去,最后浪费时间,倒不如干脆先做。
但是有一点,在做决策分析的时候,需要针对现阶段的情况做很多细节考量和分析。风险管理,从非理性走向理性做的是什么?有些领导很主观,脑袋一热做一件事情。所以做任何事情你感觉稳重,怎么有稳重感?就是你做事情能够有这样一个很深入的,很周密的思考过程。这些东西做多了之后就会养成习惯,像当初郭沫若对周恩来的评价,周总理思考问题之敏捷如电火,考虑问题时周密如水。这是怎么练出来的?这完全得益于他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他做事情不会做冒险的事情。
价值中国:回到您的这套《决策中的心理学》等系列丛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它会给读者一什么样的阅读期待,这个阅读期待又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岳晓东:镜像。因为能看到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