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冬
初一打眼儿,张先生的作品似乎不符合传统摄影的构图规则;然而细细品味,便不知不觉像被催眠了一样,于半梦半醒之间,不由自主地走入了超越现实的美丽的桃花源。
这里是纯粹的光的变奏和诗意的驰骋。
我看到一曲曲光与景的华尔兹。他邀请红花跳舞,跳出了一缕缕燃烧的火焰;他邀请绿叶跳舞,跳出了一首首生命的诗篇;他邀请柳树跳舞,那柳树便摇曳生姿风情万种;他邀请长椅跳舞,那长椅便平添了几许惆怅几许遐思;他邀请月亮跳舞,那月亮便透射出一股穿越古今的幽深情怀。
一缕安详的光在水面、鱼背和柳叶上,奏出了美妙的小夜曲(《乐哉鱼乎》);晶莹地透过椅背的一团光,勾勒了那颗与天地明月戚戚然的心(《独坐幽篁里》);而那幅《缺月疏桐》直可以叫东坡先生大呼知己;《满地黄花》虽然让张先生想起李清照,却不觉清冷,黄花不瘦,人不悲戚;花朵虽小,却肩并肩地延展开去;花瓣虽弱,却擎起灿烂的朝霞……
来回翻阅这本摄影集,总感觉一缕理想国的光辉照耀在心头,时刻被一种陶醉的情绪和浪漫的情怀所感染。
画面上从未出现过人物,然而,却可以沿着画面的流光幻影,追溯到拍摄者的目光——好奇的、欣赏的、灵动的、洋溢着生活情趣和生命激情的目光!
那是一颗真诚求美的心灵的真实感受;那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摒弃繁杂滤化出来的唯美意境;那是一个稔熟诗、歌、画的人将各种美好事物凝聚镜头的综合之美;那是多年治学求真的人生阅历练就的不可模仿的独有风格。任何艺术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评价,那就是“独特的视角”。而张先生恰恰领悟了艺术的真谛,他的视角完全属于自己。
我与张先生素昧平生,只是曾把他的专著当做一个外行了解经济学知识的读本。然而品读他的摄影作品后,却清晰地为他画了一幅肖像: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或月朗星稀的夜晚,他悠然漫步在林间的小路或蛙鸣的河畔,时而举首望月,时而倚树凝思,尘世的喧嚣完全被屏蔽,他的眼里只有美好,他的心中唯有静谧……
光影中的诗情——品味张五常先生《流光幻影》摄影作品集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