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排名存在潜规则


高校排名潜规则,商业运作遭指责

 

——2009,教育忧思录之二

 

 《中国大学评价》隶属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自1993年开始,每年发布大学排行榜,该课题组组长是武书连。天津大学校长龚克319日在对话北洋访谈活动中,揭露大学排行榜存在潜规则。武书连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支持天大、南开公布排行机构索要赞助费的证据。

 

每逢高校招生,中国大学排行榜成为报考定盘星。对排行榜坚信不疑的学生和家长,殊不知给钱多排名就靠前潜规则正暗流涌动,这在圈内已是半公开的秘密。冷静分析,需要通过以高校排名的隐性广告形式来推广自身招揽生源的,应不是国内一流顶尖高校,而是那些拼命往前挤的二三流院校。

 

教育部当前对高校进行简单的综合排名并不赞成,如果是民间社团机构的排名行为,就应站在中立客观的立场上。恰恰相反,这种缺乏规范并带有商业性质的民间行为,已违背了对高校教育评价民意表达的初衷,而索要排名赞助,更无异于敲诈勒索。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一些排名机构将相关产品通过媒体公布,或以出版大学指南之类的图书牟取私暴利。对高校建设发展而言,建立在缺乏科学调查数据与评价论证体系基础之上的排名,并无实际意义。一为办学业绩,二为经济利益,生源争夺似乎成为高校的永恒主题。在这种潜规则商业化排名的争夺中,富丽堂皇的新校区建设已导致债台高筑,而面向市场的高等教育,前景并不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