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重庆对对话


来自重庆的一段讲话:

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有正气。“打黑除恶”就是树正气,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一个地方路霸、肉霸、车霸、矿霸……猖獗,那老百姓还怎么过日子?他们大多数都是小家小户,居家过日子不容易,如果再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老百姓的生活就会更困难。我们党和政府必须主持公道,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安全的、有保障的生活环境。有些人埋怨我们“打黑”,其实做任何事情,总会有一些人品头论足、七嘴八舌,总会有《愚公移山》中“智叟”式的人物,自己不干事,对人民群众拥护的事,又酸溜溜地说三道四,东拉西扯。如果有道理,我们就听,如果是歪道理,我们就不能听。党和政府必须头脑清醒,坚定不移地把打黑除恶进行到底。

 

这段讲话可以说充满了正气。我给6分。满分是10分。

为什么不给满分?说说扣4分的理由。

 

第一,转移了焦点,扣一分。

如果“一个地方路霸、肉霸、车霸、矿霸……猖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法治环境出了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尊重法律,严格执行法律。用法治替代人治。用更高压的人治来代替已经出问题的人治,用更无约束的行政权力来指挥法律,这个问题能解决好吗?

 

第二,“其实做任何事情,总会有一些人品头论足、七嘴八舌,总会有《愚公移山》中“智叟”式的人物,自己不干事,对人民群众拥护的事,又酸溜溜地说三道四,东拉西扯。”

这段话扣三分,三个关键词各扣一分:自己不干事、说三道四、人民群众拥护。

 

“自己不干事”,这是个严重的主观主义错误,这个错误恰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质疑你了,就是“自己不干事”?这个逻辑的幽默程度到是可以给满份。

 

世界很大,不是只有重庆。

世界上正在干的事很多,推动世界前进的事很多,并不是只有在重庆“打黑”才算事。

再说对重庆相关问题提出质疑本身就是在“干事”吧?我看这是一个公民负责任的表现。是国家主人公尽职尽责的表现,这难道不是他做的一件大事吗?

这样一个明显的主观主义错误,是产生说你黑你就黑的荒谬结果之源泉,如果没有必要的程序来约束限制,不产生冤假错案你会信吗?

 

“说三道四”,一个公民对政府进行批评建议,是行使其正当公民权力的积极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用“说三道四”这种贬义词来形容公民的质疑批评,缺乏人民公仆应有的胸怀。

 

从党的角度讲,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政策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

温家宝同志曾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批评和监督政府,促进社会和谐。 ”

把来自人民的批评声音说成“说三道四”,显然有违我党的一贯宗旨。

 

“人民群众拥护”,质疑的声音来自何处?不是来自火星,恰恰来自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拥护的是依法打黑,质疑的是打黑过程中的违法现象。把批评质疑和人民群众拥护对立起来,有绑架民意之嫌。

 

人民群众的批评质疑与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不矛盾。如同尊重法制,严格法律程序,与打黑除恶并不矛盾。

法律程序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权力在法律面前理应自觉低下头,试图用行政权力指挥法律,用主观意志替代法制的企图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治努力殊为不易,重庆应敞开胸襟,本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虚心地听取各阶层的意见,认真聆听人民的各种声音。尤其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主动地听取别人的批评。对于批评者的态度和方式,不能斤斤计较,只要人家说得对,就应该改正,人家说的办法对工作有好处,就应该照人家说的办。人民公仆不能要求人民的批评意见百分之百的正确,只要是善意的,不论正确与否都应该抱欢迎的态度,既使完全不对,也要耐心地听,然后加以解释,保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应不断反思工作中的瑕疵,该改进的改进,该纠错的纠错,该完善的完善,该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各方面真做得无懈可击了,批评自然会化解。

相反,如果对来自人民的批评抱抵触态度,甚至采取更加错误的方式来对抗-----

请记住:第一,历史是无情的;第二,历史是人民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